新加坡基礎教育有其特色:教師每年需要參加100小時培訓課程、學校需要組織100小時家庭教育。真正應了新加坡提倡的那句「終身學習」!

教師的100小時
新加坡教師是國家公務員,享有較高的福利待遇,同時對於教師的要求也很高,老師至少擔任2個以上職務,因此教師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職前培訓比例:新加坡89%,全球平均79%;一年內參加過至少一項培訓的比例:新加坡98%,全球平均94%;入職5年或以下的教師同行指導比例:新加坡54%,全球平均22%。由此可見新加坡對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的重視,包括對資淺教師的引導、設立專業學習群體等。
為了統一教學方法和提高師資質量,所有的教師都經過國立教育學院的相同培訓課程,每一名教師每年都要參與至少100個小時的培訓、研討會或師資交流。

培訓內容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領域
新加坡政府規定,每位教師每年職後培訓時間至少達到100小時。培訓課程有1000多種,以菜單式的形式提供給教師自由選擇。其中60%的課程應該與專業有關,其餘40%的課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
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專業培訓:增長教師特定學科的專業知識素養和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工作有關的非專業培訓:包括語言課程(外語)、學生心理課程、課堂管理、教育藝術、電腦培訓、團隊協作等課程。
與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的培訓:針對有特別興趣愛好的教師,為他們設計了插花、茶藝、繪畫、書法、作曲、唱歌、瑜伽、跳舞等非專業培訓課程,目的是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底蘊,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和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以便能夠更好地面對教育教學工作,應付教學帶來的挑戰。

新加坡教師職業發展路線

第一條發展路徑是教師路線,喜歡工作的教師可以依據這條發展路線,按照高級教師、教師帶頭人、特級教師、首席特級教師這樣的順序依次晉升。教育部對這類教師的評估重點是考察他們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方面、掌握學科知識方面、創意教學方面以及協調合作方面的潛能。
第二條發展路徑是領導路線,給予有一定領導才能的教師獲得學校領導或者教育部官員的機會。沿著這一路線發展,初任教師可以成為學科主管、部門主管、副校長、校長、校群督導、主管、部門主任、教育總主管,這條路線主要是考察教師在三個關鍵能力和兩種核心能力的成績。三個關鍵能力包括領袖才能、人事管理和行為管理,兩種核心能力包括教學才能和個人素質。
第三條發展路徑是高級專家路線,這給學術性較強的教師提供了努力方向。按這一路徑發展,初任教師將來可以成為一級高級專家、二級高級專家、專家帶頭人、主要專家,最終成為首席專家,這條路線主要考察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這樣的專家最後大多到國立教育學院工作,成為教師培養研究者。
新加坡的教師中,教師是他們的第一職業的占71%,高於全球平均67%。反映了新加坡人對教育、育人的熱忱。教育部為教師提供教學、行政和教研三種職業發展選擇。

家庭教育的100小時
政府啟動學校家庭教育計劃,向家長提供正確有效的撫育技能,使其能和孩子融洽溝通:參與學校家庭計劃的每個學校每年至少要開辦100小時的家庭生活教育課程,其中70個小時面向家長,30個小時面向學生。向家長開始的課程包括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婚姻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講座,大多數都是在晚上時間,所以學校會比較貼心地準備好飲品、茶點。課間的時候,家門們互動分享心得。家校關係是在點滴中和諧起來的。尤其是家庭中幾代人、多個孩子都畢業於同一所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