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淪陷提升了華僑的政治覺悟後自新加坡華僑的身份認同由傾向中國改變為傾向新加坡,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加坡華僑社會與新加坡結下了不解之緣。19世紀移居新加坡的華僑社群曾為當地的開發與繁榮灑下了不少血汗。1941年12月,日本對馬來亞發動侵略戰爭時,新加坡華僑在新加坡被攻占的前夕,奮起組織義勇軍,不少人為保衛這片土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加坡華僑社群「在戰火中用生命、血和財產締造了同新加坡的新關係一由謀生關係發展為同興亡共命運的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東西方冷戰的原因,新加坡華僑與家鄉的聯繫中斷,在內部和外在的因素影響下,新加坡華僑對中國的情感和認同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改變了之前傾向於中國的身份認同,轉為對新加坡的認同。這促成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發起與領導新加坡華僑,展開了一場歷時十年的爭取當地公民權的運動。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機偷襲美軍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軍基地,引發太平洋戰爭。12月8日,日本侵略者的軍機空襲新加坡,同時在馬來半島東北部吉蘭丹州哥打巴魯附近的海岸登陸,展開了對馬來亞的侵略戰爭。當時負責保衛馬來亞的英國軍隊在日本軍的炮火下顯得軟弱無能,節節敗退,馬來亞終於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英國軍隊司令白思華於1942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一)向日本侵略軍投降,寫下了英國軍隊非常不光彩的一頁。新加坡隨後便被日本侵略者易名為「昭南島」,從此進入了三年多殘暴統治的黑暗歲月。
在新加坡淪陷之際,新加坡華僑社群的政治覺悟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將自己的命運和新加坡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為了保衛新加坡,他們臨時組織了新加坡華僑義勇軍協助英國殖民軍隊抵抗日本侵略軍來犯。由於英國殖民地政府對華僑社會的不信任,只給新加坡華僑義勇軍分發數量不足和落後的槍枝,義勇軍副司令官胡鐵君譏笑所獲得的槍枝為「18世紀的獵槍」。儘管沒有先進和足夠的武器,新加坡華僑義勇軍仍趕往最前線奮勇抗敵。正當新加坡華僑義勇軍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戰鬥時,英國殖民軍竟然撤退,華僑義勇軍在子彈用完、糧盡援絕而突圍時死傷慘重。
華僑義勇軍的戰士用鮮血為新加坡歷史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航量乙的說的圓共人日本侵略軍占領新加坡後,便採取各種手段對付華僑。台灣學者文崇一分析其中的原因認為,由於新加坡的華僑先前曾積極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日本侵略軍攻打新加坡時,又成立了華僑義勇軍誓死保衛新加坡,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軍,日本侵略者因此對新加坡華僑懷恨在心。此外,由於華僑經濟情況較好,成為日本侵略軍劫掠的對象。日本侵略軍占領新加坡後,即採取強暴的手段進行「大檢證」,屠殺大批的華僑。在占領新加坡數日後,日本侵略軍以軍司令官的名譽發出下列布告:日周軍國的亞來工資亞來開中平的本日人幕獨亞來,年,浙原供火面)昭南島上凡十八歲至五十歲的所有華僑男子,必須於二月廿一日正午前在惹蘭勿剎球場心甲樣里巴峇利路工廠廣場集合。

在發出布告的同時,日本侵略軍在全島搜查,所有適齡的華籍男子都被帶到集中地點。隨後,在集中地點的日本侵略軍根據個人喜惡作決定和漢奸胡亂的指點,檢出「反日分子」,並將被檢舉者載往偏僻地方集體射殺,估計共殺害了50000人。文崇一指出,這是日本侵略軍對華僑泄憤報復的政策。當年在日本侵略軍警備司令部任職的藤崎護指出:「這次屠殺是日軍在馬來亞戰役中所犯下無可泯滅的罪惡記錄已永遠在歷史上留下污點了」。
除了大量屠殺華籍人士外,日本侵略軍也向華僑社群勒索大量金錢。日本侵略軍頭子山下奉文命令土生華人領袖林文慶組織「華僑協會」為日本侵略者效勞,並向馬來亞華僑籌集5000萬元「奉納金」來奉獻給日本侵略軍。這種敲詐與勒索的行為卻被美化為「自動奉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文慶於1942年6月25日將「奉納金」交給日本侵略軍頭目時,以「華僑協會會長」的身份發表了荒謬的獻詞「華僑從來之行動反對皇軍,照英敵之例,而受處分,乃當然之事…司令官閣下,對吾等加以特赦,還吾等以生命財產,故吾等對此皇軍之真情,天高地厚,不能不粉身碎骨以報答此鴻恩,乃將華僑全部財產半額,恭請接納……茲於短促時間,僅籌奉納金五千萬元,聊表微志,奉獻於司令官閣下……」在部點器在日本侵略軍統治的黑暗歲月里,華僑是抗日的主要力量。
日本學者原不二夫認為,那是由於「大多數華僑與中國保持關係,對日本侵略中國,早就燃起抗日的熱情,展開了愛國運動。由於日本占領了馬來亞,其仇恨更加強烈。華僑成為抗日戰爭的核心是理所當然的」。原不二夫所說的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華僑在新加坡淪陷前夕,見到英國殖民軍隊無法保衛他們,只好拿起武器與日本侵略軍戰鬥,以保護自身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在新加坡淪陷後,他們又見到大批同胞遭到日本侵略軍慘無人道的殺害,當然抗日的情緒就更為高漲。證」殺大的1945年8月6日,美國軍機在日本的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嘗到了發動戰爭的惡果,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日本侵略者在新加坡的殘暴統治也隨著宣告結束。9月5日英國軍隊重返新加坡,日本侵略軍於12日在市政廳向英國東南亞聯合軍統帥蒙巴頓投降。馬來亞人民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洗禮後,決心要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要求獨立自治之聲四起。在這個新時代的大環境里,隨著人民政治覺悟性的提高,新加坡華僑大多數人也就改變了以往只關心中國政治的思想觀念,轉而關心當地的政治,因此產生了爭取當地公民權的願望。
好了,文章到這就結束了,大家還有要補充的可以給小編留言!感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