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將從2月9日起開啟互免簽證30天!
如果你有來新加坡旅遊的打算,不要找導遊了,不要問別人了,不如先看一部「行走的大攻略」——電影《情牽拉麵茶》(Ramen Teh, 2018)。

海報
這部電影囊括了新加坡的美食、風景和獨特的文化氛圍。
男主角是日本人齋藤工,就是「你懂得」那個電影《晝顏》的男主。

劇照:齋藤工
主要女演員之一叫做歐萱。
咦?是不是感覺哪裡見過她呢?

劇照:歐萱(右)
對了,她就是2008年紅極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的主演。
有歐萱在的電影,總少不了濃濃的新加坡風情。

《小娘惹》劇照:歐萱
那麼導演呢?《情牽拉麵茶》的導演是首位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新加坡導演丘金海。新加坡人拍新加坡,可謂煙火氣滿滿。
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新加坡的地標性景點,比如,濱海灣金沙,摩天輪,魚尾獅公園等。

劇照:濱海灣金沙和摩天輪

劇照:魚尾獅公園
還可以領略當地人茶米油鹽的日常生活。街景、酒吧、夜市,一應俱全。

劇照:牛車水街景

劇照:酒吧街夜景
還有在新加坡常見的食閣、肉骨茶店等。充滿了生活氣息。

劇照:新加坡的食閣

劇照:肉骨茶店內景
景色還是次要,從電影名字「情牽拉麵茶」就可以看出,「美食」才是重頭戲。
影片中出現了不少最地道的當地美食,如「天天海南雞飯」這種著名的傳統小吃店。

劇照:天天海南雞飯

劇照:海南雞飯
也有新加坡的各大名菜的上鏡,好比是一部「行走的美食地圖」。

劇照:黑胡椒蟹

劇照:蝦面

劇照:羅惹
以及,一些過去在路邊叫賣的「街頭小吃」。

劇照:沙爹

劇照:叻沙
還有旅遊攻略里沒有的「家常菜」。

劇照

劇照
中新免簽多達30天,很多網友表示在新加坡根本待不滿這麼久啊。不過,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相信你至少是可以吃滿30天的~
美食背後的故事
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不僅是它讓我大「飽」了眼福,還因它拍出了美食背後的故事。
在新加坡喝過肉骨茶,卻不知道肉骨茶的熬制方法竟是十分複雜。電影拍出了這道經典菜肴的製作方法。

劇照
之前也沒想過「肉骨茶」里為什麼有個「茶」字,難道是湯里加了茶葉嗎?
這下知道了,原來此湯最地道的吃法,乃是餐畢「吃茶」。故曰:肉骨茶。

劇照
除了肉骨茶,還有新加坡的「國民美食」海南雞飯。
過去吃海南雞飯,總覺得和「白斬雞配白飯」有點不同,但也沒細想。
現在又知道了,其實學問都在「醬料」里,而且米飯的製作過程也不一般。

所謂「食文化」就是這樣的,一杯茶,一疊醬,一味香料的背後都是「戲」。
了解當地美食的製法和來源,也就同時在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走進食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吃出最地道的風味。不過,電影並沒有在此處戛然而止,而是帶著我們走向了更深處。
新加坡的文化多樣性
所謂「拉麵茶」,其實本來並不存在,而是在電影中被「發明」的一道菜,它是日本拉麵和新加坡肉骨茶的結合體。
不過,電影並沒有誇張,這種兼容並包也是新加坡美食的「日常」。比如,新加坡的另一道名菜「咖喱魚頭」是怎麼誕生的呢?

劇照:咖喱魚頭「咖喱魚頭」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小印度餐館。魚頭並非印度的傳統食材,但為了取悅餐館的華人顧客,來自南印度喀拉拉邦的餐館老闆M.J.Gomez,別出心裁地將印度咖喱與華人最喜愛的魚頭結合在一起。結果大賣。(來源:新加坡旅遊官網)
就像咖喱魚頭一樣,電影中的「拉麵茶」也是新加坡文化包容性的象徵。而「包容」的背後,又是每個個體為深層次的「文化和解」所作出的努力——這也是這個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隱喻(本文不作過多劇透,以分析和感悟為主)。
其實,一碗「拉麵茶」背後的傳承與創新,家庭與團聚、包容與和睦,又何嘗不是我們華人「食文化」的精髓呢?這部電影於2018年上映,截至發稿前,豆瓣電影上目前僅有297個人評價。
如今距電影上映已過去了5個年頭,這些年所體會的酸甜苦辣,讓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更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思考。食能果腹,亦能暖心。
在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今天,推薦大家看一看這部電影。
在價值紛爭越發激烈的今天,不妨來新加坡走走,尋找一碗「拉麵茶」。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小坡看電影「)
小坡看電影丨來源
小坡看電影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