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學院的入學標
理工學院的入學標準從2028學年起將相應調整。
目前,學生根據ELR2B2(英文、相關兩科及最佳兩科)的積分報讀理工院課程。所有五個科目必須是快捷水平,也就是新制實行後的G3水平。
首屆受新制影響的學生將在2027年應考,他們可根據適合自己的程度選修科目。理工院的入學條件也會相應更改。其中一個最佳科目(Best Subject)可以是G2水平的科目。
有鑒於此,ELR2B2積分的算法必須統一,以示公平。如果學生的最佳兩科都是G3水平,其中成績較差的那一科,成績等級須換算成G2水平的等級。

屆時,進入理工學院的最低ELR2B2積分為22分。
獎學金名額增加至21000名
今年起,教育部將加強教育儲蓄傑出領導與服務獎和教育儲蓄技能獎,增加獎項的配額,每年將有多2萬1000名學生獲獎。
教育儲蓄傑出領導與服務獎(Edusave Award for Achievement,Good Leadership and Service,簡稱EAGLES)和教育儲蓄技能獎,頒發給那些在非學術活動中表現出色或具有領導才能,並為社區服務做出貢獻的學生。教育部接下來將增加這些獎項的數額來肯定學生的21世紀和生活技能。
教育部將把EAGLES納入新的21世紀技能領域,並且擴大獎項的配額,小一至小三的學生也能獲得這一獎項及200元獎勵,可惠及多達5%的學生。
小四至高中的獎項配額也將從原來的10%,上調至15%。

EAGLES旨在表彰學生在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展現出的能力,如批判性、適應性和創造的思維,公民、全球和跨文化素養,以及溝通、協作和信息技能。目前獲EAGLES的學生有2萬5000人,接下來將增多1萬8000人。
教育部也將增加教育儲蓄技能獎配額。裕峰中學(Crest Secondary School)、雲景中學(Spectra Secondary School)、專科學校、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將頒發這一獎項,更好地肯定學生們在非學術領域的能力。
從2024學年起,15%畢業班的學生,和5%畢業前一年的學生,可獲得教育儲蓄技能獎。比此前的10%的配額有所增加,預計將多惠及約3400名學生。
這將使學術獎和非學術獎的比例,從七對三降至六對四,減少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讓學生對未來做好更全面的準備。
中學會考改革
從2027年,中學會考時段將調整,母語筆試僅有一次,與英文考試統一在9月舉行。
配合全面科目編班制,首屆學生2027年應考時不再分N水準或O水準,而是參加同樣由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制定的「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簡稱SEC)考試。學生根據所修讀的科目水平應考。
有鑒於此,教育部也將統一考試期,包括安排學生在9月應考英文和母語。其他科目考試則從10月開始。
目前,母語O水準分別在年中和年底舉行,部分學生會選擇在年底重考,以爭取更好的成績。
部分人可能擔心少了一次機會爭取更好的母語成績。但我們必須在追求卓越和分數,和讓學生以更好的步伐學習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母語考試分兩次舉行的安排源於1980年,當時不到四成的學生的英文和母語能同時及格,當局於是讓學生有機會重考母語考試,以達到升上高中的標準。如今,幾乎所有學生在第一次的母語年中考就達標。每屆學生不到2%因重考,而有了不一樣的升學結果。

新制度可讓教師和學生更好地規劃學習進度,多了四個月的學習時間,而無須在少過三年半的時間趕課。
為了分擔備考負擔,學生將在9月第二個星期應考英文和母語,比其他科目早一個月。
教育部也指出,約97%學生在第一次的母語年中考就取得可升高中的成績(至少D7)。更多學生第一次應考就取得個人最佳成績;越來越少學生選擇重考。
近幾年,約三分之一學生選擇重考,當中超過半數並沒有考獲比第一次更好的成績。
母語統一在9月舉辦一場考試後,教師能更好地規劃教學,讓學生進行更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從而維持他們對母語的興趣和使用。
至於把英文與母語考試定在同個月份舉行,教育部說,語文學習靠的是常年的日常積累,相對其他科目,複習內容沒那麼繁重。安排學生稍早應考語文,可幫助學生減輕備考量。
30萬元的資助
政府將為每個人民的教育與培訓投入至少約30萬元的資助,支持人們在人生各階段持續學習,加強就業能力。
以一名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為例說明,從學前、中小學、工教院到之後的進修,政府為個人一生的教育和培訓所投入的資助額可高達38萬元。
儘管這筆資助可能依每個人的發展途徑而異,但概念是相同的。政府不僅僅是為個人求學時的首15年投資,而是在之後的50年持續投入資源。
政府為技能創前程進階計劃(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每年將投入額外至少約1億元,是一筆顯著的投資。

針對40歲及以上國人的技能創前程進階計劃涵蓋三項措施:4000元補助、技能創前程中途職業加強津貼(SkillsFuture Mid-Career Enhanced Subsidy)和職涯中期培訓津貼。
4000元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
從今年5月起,年滿40歲的新加坡公民將獲額外4000元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可用來進修的課程約7000項。
這些全日制或部分時間課程包括: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課程、大學文憑、學士後課程、南洋藝術學院和拉薩爾藝術學院、藝術大學課程;技能創前程職業轉換計劃(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漸進式薪金模式所需的課程,以及工作場所語言與計算能力(Workplace Literacy and Numeracy)課程。
政府是從2015年起推出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為每名年滿25歲的國人提供500元補助。2020年,政府也一次性地為年齡介於40歲至60歲的國人,提供額外500元的補助。這筆原定在2025年12月截止的額外補助將取消使用期限,可聯同新增的4000元補助,用來進修專業培訓課。4000元補助也不設使用期限。

再修另一專業文憑也可獲資助。
目前,學員若早前修讀專業文憑課程時已獲教育部津貼,再進修另一項專業文憑課程時就無法獲資助。
從明年起,40歲及以上公民到工教院、理工院和藝術學院報讀另一項全日制專業文憑課程時,也可利用中途職業加強津貼。津貼可承擔高達九成的學費。
目前,理工院的全日制專業文憑課程,公民的每年學費為3000元。理工院部分時間課程的學費在2000元以下。
此外,因長期進修暫無法工作的人,進修期間也可獲得職涯中期培訓津貼,以減輕部分失去收入的負擔。

培訓津貼相當於學員過去12個月平均收入的50%,每月頂限是3000元。每名學員一生最多可領取24個月的培訓津貼。
培訓津貼足以支持一名職涯中期員工,同時確保員工有動力回到職場。津貼的時長足以涵蓋職業轉換計劃所花的時間,及其他課程至少一半的時間。
為了肯定更多進取學習的工藝教育學院校友,已在修讀專業文憑課程的校友,不論年齡,完成課程後也可獲得1萬元公積金填補。
工藝教育學院升學獎(ITE Progression Award)的過渡性一次安排針對那些截至今年3月,已在進修或成功報讀專業文憑課程的校友,年齡不拘。他們學成後,公積金普通戶頭將獲得1萬元填補。此外,現年31歲的校友若在今年內報讀課程,也可獲工教院升學獎。
政府在早前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聲明宣布,將從今年起為30歲及以下新加坡公民推出工教院升學獎。升學獎包括兩個部分:工教院校友成功報讀專業文憑課程時,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會自動獲得5000元填補,協助他們應付求學開銷;完成課程後則可獲1萬元的公積金普通戶頭填補。

進修專業文憑可以幫助工教院畢業生獲取更好的起薪,並在掌握更精深的技能後在職業生涯中賺取更高的收入。
教育部指出,過渡性的一次安排料惠及約1500人。根據往年記錄,教育部預計每年會有超過7000名工教院校友進修,為此每年料為升學獎投入1億零500萬元。
工教院校友可修讀的專業文憑課程包括:工教院的工藝專業文憑(Technical Diploma)、技術工程專業文憑(Technical Engineering Diploma)和工讀專業文憑(Work-Study Diploma);理工學院的全日制或部分時間專業文憑;以及南洋藝術學院和拉薩爾藝術學院的全日制專業文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