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均分,並不是升學的唯一制勝法寶
今年的IB可真是...

2023年11月全球平均得分為29.06分,全球通過率為71.93%。這是近三年來,IB大考均分最低的一次考試,也是近三年來,IB均分首次低於30分。
新加坡一些國際學校的表現也讓很多家長感到意外。
比如號稱是最難進的UWCSEA。據說,UWCSEA的錄取率約為5%,這也就意味著每20名申請者中只有1名幸運兒被錄取,該錄取率幾乎與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考生錄取比例差不多。但是在2023年IB大考中,均分只能排在其他新加坡國際學校中部左右。


UWCSEA可以說是中國家長們最喜歡的新加坡國際學校之一,也被公認為世界領先的國際學校之一。
另外幾所中國家長關注度比較高的新加坡國際學校,如德威國際、加拿大國際。德威國際表現尚可,加拿大國際成績排名更加靠後。


國內有些家長就會覺得這些口碑還不錯的國際學校,IB成績怎麼表現平平。
很多家長問我們,這些IB均分表現不佳的國際學校,還要繼續考慮嗎?
IB的平均分榜單,跟我們平時聽到的排名順序是不太一樣的,這是因為學校的排名並不是只單一的按照IB均分進行排名,而是經過了綜合考量。

當家長選擇學校的時候,如果只關注IB成績,其實會錯過很多不錯的學校。
均分對於個人意義不大
對於IB應考,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策略。
有的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IB均分,會讓自己本校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參加考試。國際學校採用這樣的策略,這樣的IB均分其實並不算可靠。
而且,每次的IB大考,每間學校的IB考生人數其實也都不相同。UWCSEA兩個校區,Dover Class有333名考生,East Class有245名考生;德威則有118名考生參加了IB大考。這樣計算出來的IB均分和排名其實並不算完全公平。
因此,IB均分對於個人的意義並不大,家長不必把每年的IB均分當作擇校的唯一標準。
均分跟錄取率不掛鉤
就像我們之前一直強調的,美本和藤校不是光看分數的。
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曾說過:「一個完全由學術成績頂尖學生組成的群體是不健康的,它不利於學生個體充分、全面發展。」
普林斯頓大學的前招生官Mr.Dana Crum做客星城直播間時也說過同樣的話,「申請史丹福,69%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會被拒絕,僅靠優秀的SAT成績是沒有保障的。美國大學更希望看到學生的個人品質、領導力、個人特質、獨特技能等其他方面有亮眼的表現」。
如果我們只看IB均分選擇學校,並不能給孩子一個最優的留學規劃路線。
家長選擇學校的時候,更應該從課程開設、學校設施、授課老師、畢業生走向、學校榮譽、課外活動、興趣培養等方方面面。這些才能幫助家長更精準地篩選出這間學校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以及能更好幫助孩子做好未來的學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