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過是馬六甲海峽的一個島國,在幾十年以前總體教育水平都不高,且自然資源非常貧乏,甚至連糧食和水源都依賴從馬來西亞進口。
但就是這個小小的島嶼國,竟然能夠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個遠遠大過它的國家裡狹縫生存下來,而且成為最先進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國家。
這樣基礎薄弱的城市小國靠什麼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呢?而新加坡的教育又是如何能達到世界領先的地步?新加坡為何能培養出創新人才?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注重多元語言
由於新加坡特殊的地緣關係,很多人會選擇移民到當地求學、工作。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和馬來語。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新加坡的政府機構一直採用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並將之定位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英語在新加坡具有著官方語言的主體地位,除了能讓不同族群的人便於溝通,也是為了讓新加坡快速的與國際接軌。
新加坡的教育一直都是為經濟發展所服務的,不論是雙語教育還是精英教育,都對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考核方面,為了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所以不論是華語還是英語,新加坡都是力求標準。
在考試中,新加坡更加側重於口語和實際溝通技巧。英語的筆試方面,新加坡的學生由於從小課程都是受到英文教育的,學生對於專業性很高的文章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AAAAA 除了英語之外,新加坡政府也相當重視其他族群的語言。AAAAA 新加坡政府規定各個族群的學生均需學習母語,以保留其傳統文化、認同自身族群。

強調德行教育
AAAAA
因此,新加坡對德行教育相當重視,孩子們往往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德行。
儘管新加坡受到早期英國殖民的影響,其教育內容偏向西方社會,但在品德教育這方面卻強調儒家道德價值觀,如重視家庭價值、謙遜、勤儉、敦親睦鄰等價值觀。
重視思考能力
新加坡就開始積極展開「思考教育」。
前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在1997年第七屆國際思考會議上,提出未來的教育目標:學習型國家、思考型學校。
「以思考型學校打造學習型學校,目標要擴展學生的創造力和使學生能繼續學習」。
新加坡教育部從2000年以來,推展了一個包含加強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作計量,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學習動機、創意等。

新加坡教育在課程方面,通過教師的指導及從旁指示,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做思考相關問題,並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最終使學生訓練出獨立的思考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憑藉個人分析和思考而做出判斷的能力,並不是採取讓學生脫離死啃考試資料的學習方式。
語言政策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一直是新加坡政府極為重視的課題,通過語言教育政策能減少族群之間的摩擦,促進社會和諧。
尤其對於新加坡這樣文化多元、族群複雜的國家來說,語言教育政策顯得更為重要。
國家規定新加坡每個區域的組屋配置都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給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和歐亞混血等。因此,你的鄰居、一個班級的同學都有可能是其他種族的,一起長大,一起求學。因此,潛移默化地新加坡人從小就習慣和別的種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了。
而在成為新加坡公民前,每個公民,儘管來自於不同的種族,他們都會默念國家信約:「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語言,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為實行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