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計劃設立新的跨科系學院,集合文學與社會科學學院和理學院的強項,設立人文與理學院,提升跨學科教育。文理學院在上一學年擁有6,404名本科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入學人數最多的學院。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9月22日刊登的校園報道,設立人文與理學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的計劃還在初期階段,預計最快可在2021學年收生,首批可錄取2500人。被錄取的學生將同屬文學暨社會科學,以及理學系,可選擇文科、社會科學或理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
國大領導層正在初步諮詢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以及理學院教員的意見,下來幾個月還會進行一系列內部和外部諮詢工作。
在新計劃下,新生在首幾個學期將學習人工智慧、設計思維等跨科系課程,打好基礎後,可從社會學科和理學課程中選擇主修和副修科目。新學院的學生可修讀文科、社會科學或理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並使用現有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以及理學院的學習設施。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實習。

新加坡前任教育部長王乙康曾指出,新加坡的大專學府將進一步推動跨學科學習,支持年輕一代掌握跨學科的專長,應付未來職場的需求。各所大學已於近年開始推動跨學科教育,包括推出新的課程選項與學習計劃。
作為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國大設立新學院的計劃,相信是為配合大專教育的更新。
如果計劃成功推行,國大最早可能2021年8月錄取2500名新生。新學院將採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增進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理學與數學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技能,保持競爭力。
新校區重在拓寬學習廣度
根據校方給教員的計劃草案,人文與理學院的教育主張有別於以學科區分的傳統教學,重在拓展學習的廣度。
三分之一的學習內容是所有學生得上的共同課程(Common Curriculum),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人文、社會科學、科學探究與亞洲學知識,掌握語言和批判思考等能力。學生可根據興趣從文學暨社會科學系,及理學系選擇主修、第二主修,或副修等。

若學生對一些較冷門的學科感興趣,也能選修並與另一個學科搭配成主副修學科,提高未來的就業機會。
國大校園報道引述校長陳永財說,職場許多領域的迅速變化意味著專注於一個學科的學習模式對年輕一代已不太管用,畢業生需有能力融合跨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
這兩個學院仍將存在,計劃由現任院長、藝術與社會科學系的高羅比教授和科學系的孫延能教授擔任新學院的聯席院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本月發表了一篇關於大學需要從學科專業化轉向跨學科教學和研究的評論文章後不久,就開始了以工作草案為基礎的內部磋商。
根據工作草案,被錄取的學生將可以使用兩個學院提供的設施和課程,允許在人文、社會科學、科學和數學等學科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跨學科教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教育部要求畢業生具備核心技能和知識,同時保持多能能力,並能適應未來的情況,這就促成了多學科交叉學習的趨勢。

2017年,教育部曾呼籲建立與任何特定學科無關的大學模塊。當時的教育部高級部長Janil Puthucheary說,儘管發生了變化和中斷,但這些模塊很可能更持久,更有意義,並將為教育系統增加更大程度的靈活性和彈性。
前教育部部長王乙康今年六月在「學校與高等院校聯合工作計劃」研討會上表示,畢業生需要更廣泛的專業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Ong指出,跨學科的轉變已經在發生,理工學院開設的課程有更多共同模塊。例如,南洋理工學院宣布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多種學科同時授課,新加坡理工學院則將8門媒體、藝術和設計課程合併為一門課程。
在承認這些努力的同時,王乙康呼籲進行「更大的變革性努力」,高等院校的領導人也認為,需要採取更大膽的舉措。
加強學生綜合能力有助於未來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發言人說,該學院的計劃「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領導層、藝術和社會科學學院以及理學院院長進行內部和外部協商的結果而演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譚恩澤表示,新書院將培養學生與市場相關的技能,使他們在未來的經濟中蓬勃發展。
「 「許多行業的快速變化意味著密集的學術專業化的舊模式將不再適合我們的年輕人。」
他說:「相反,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需要的是知識、深度以及綜合多種學科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他補充說,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過去的20年里一直是跨學科教學的先驅,其學者在跨學科研究方面也很出色。
譚教授說:「我們相信,新設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科學學院的學生,將會從多元和綜合的角度,在他們靈活的學習旅程中獲益匪淺。」
新加坡國立大學表示,其目的是利用互補學科之間的協同作用。一些可能的互補學科組合包括經濟學和數據科學,計算和項目管理,以及工程和商業。
SIM環球教育學術及學生髮展部主任陳家強博士指出,該學院將「把兩個非常不同的專業領域結合在一起」。
「 「一個是自然科學,另一個是藝術和人文學科,」他說。「在面對現實問題時,除了科學探究,你還需要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考慮社會影響。」
陳博士說,儘管新學院具有跨學科的性質,但它不太可能與以文科為主的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相抗衡。
他表示,這是因為文理學院的課程和哲學基礎都很廣泛,而新學院仍允許學生在某個領域進行專業學習,只是增加一些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