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學校的選擇,最重視的是?如今選校趨勢不外乎是看排名!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研究指出,當今重視排名的學生較25年前多出1倍。

除了排名之外,現在的學生也在意學校的聲望、花費和學校的科技發展,此外,越多經濟上的支持,像是獎學金的提供,也會增加他們選擇該校的意願。
相較之下,以前的學生較在意學校的課程架構是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學校的距離也是他們考量的重點之一。
常聽到有人問:選擇留學,國外大學這麼多,我要怎麼找到適合我的學校?
建立一份屬於自己的選校名單
要建立一份屬於自己的選校名單,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有些較慎重的學生,從高一就開始思考這份名單,卻不知從何開始。
為什麼建立選校名單會如此困難?
因為學生或許無法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擔心為自己設下不符合未來的目標,無法在申請過程中發揮最好的表現。
其實很多同學因為參訪學校、理解各校要求、找到真正興趣之後,選校方針有了改變,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建議同學們不要在一開始建立選校名單時就綁手綁腳,看看以下4點建議讓你更有方向:
1. 你的學業目標是什麼?
進入大學後,你想念的主修科目是什麼?在草擬選校名單時,你得先想想哪個大學有你想要念的專業。

若不搞清楚學校或專業跟個人特質的搭配是否適合自己,只以為有名校文憑就好,實則對國內外就業的幫助有限。
而許多同學為了保險起見,除了申請理想的學校,也會申請一些「保底」的大學,確保自己有學校可讀。
提醒:就算申請被你當成「保底」的大學,也應該審慎考慮是否有你想念的主修科目,跟未來的目標是否相符,畢竟這是你要念4年的學校,不能輕易將就!
2. 你適合這所學校嗎?
就算沒有真正實際參訪學校,從上網搜尋學校資料,看看在校生或校友對學校的評論時,你會感覺到自己適不適合這所學校。
同時,選校需要打破迷思,決定所學專長和該專業所屬學院擁有多少社會人脈,實質給學生的資源有哪些,細選具有未來職場潛力者。
提醒:想想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再來思考是否適合這所學校。
3. 排名真有那麼絕對嗎?
縱觀全球,社會的確會對特定學校畢業者給予較高起薪,但問題出在你想的名校跟社會的定義可能不同。
不論畢業後在國外就業或回國發展,留學念書幾年有無精進你的專業能力,在工作面談這一關是無法用名校光環即可展現,「實力」騙不了人。

若真的注重校名,卻讀了冷僻或自己沒興趣的專業,甚至也不是該校的強項,自然也就和高薪沾不上邊了。
注意:所謂的名校有可能是老校友當上企業主或成為名人之後,捐贈金錢給校方公共關係部門做營銷,但未必符合你的求學所需。
意向留學,建立選校名單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透過這個過程,你能更了解自己想要、不想要的分別是什麼。
接下來就是自身的條件分析,先熟讀各項評比,再至該校官網了解校園說明、獎學金和教授介紹等基本研究,接著查找該校相關人脈進一步聽經驗分享,結果必然會比你單憑模糊的想法就想申請名校來得更加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