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國際學校:在中國讀和新加坡讀有什麼不同?
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尤其是明星、名人家庭。國際學校的優勢,不言而喻。但就事論事,國內國際學校的現狀似乎「不太樂觀」!
為什麼這麼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教育的新政改革。
2017年教育部推出新規定:1-9年級必須完成國家設定的課程和課時,而且規定的課程必須用中文授課。
不少中國父母送孩子去國際學校,最重要的是考慮到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套國際化教育,高中結束後出國讀大學。

新政策下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繼續下去了。
如果國內的國際學校執意按照國外模式走,那學生就只能用課外時間學習國際化課程,這對孩子來說負擔有點太重了!
具體到國際學校本身,國內也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師資流動性大
國際學校外教的流動性非常大,基本每兩年就會換一撥教師。這就造成教師對中國學生缺乏了解,對中國也缺乏了解。很多外教僅僅在中國待幾個月感受一下中國的文化就走了,這其實對學生影響不小。
門檻難進
國內的國際學校非常難進!北京的國際學校,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只要報名就能上。想讀國際學校,不光要求學生參加選拔考試,一些學校門檻更是五花八門,對學生身份、家庭等情況還會做出要求。
個別國際學校有名額,卻沒有正規的國際課程體系。部分國際學校不得不東拼西湊,半中半洋進行教學,不僅無法達到國際化教育的水準,還會阻礙一部分優秀學生的自我學習。

全英文難實現
中國學生太多,除授課外,語言環境幾乎依舊中文。學生會有依賴心理,反正中國教師會說中文,甚至存在要求老師用中文授課的情況。
與國內國際學校相比,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優勢格外明顯!
新加坡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中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其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深深吸引著國內學生大批量湧進,低齡留學也在這幾年紛紛流行起來,導致新加坡政府小學學位緊張。
在競爭新加坡小學學位時,卻忽略了新加坡還有一批數量相當、高質量的國際學校和世界知名國際學校,這些依然可以成為國際學生留學新加坡的選擇!
不少駐新外交使節或國內明星家長們都為子女選擇了新加坡國際學校,如大家熟悉的張柏芝,李連杰,吳鎮宇等等。

新加坡國際學校分類:
新加坡有幾十所國際學校,可以分成兩類:
第三國建校的國際學校:
這一類國際學校,許多都有幾十年的辦學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管理水平高,學校外籍學生為主,比如:
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
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本地國際學校
另外一種國際學校是新加坡本地的國際學校。這類學校有一個特點,就是新加坡籍學生比例很高,本土特色非常突出,國外學生門檻較高。比如:
新加坡英華國際學校(ACS International School)
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所以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更適宜選擇第三國建校的國際學校。

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黃金跳板」
根據統計,大部分留學生在新加坡完成一年至兩年的學業後,便會在英文及專業上取得很大突破,在進入大學前,已能完成大部分英文、專業能力的準備。
而新加坡國際學校普遍採用IB課程,極大程度的汲取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教改精華。他們推行師生的創造性理念,培養IB學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特彆強調培養理想的具有國際意識及負責感的公民。
Tips:對於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與其在國內苦讀,倒不如先去雙語教學的國家留學,邊補習英語,邊熟悉異國環境,打好留學基礎。

文憑受認可——通過率高!
不少對國際學校有所猶豫的家長都是擔心其教學以及文憑的認可度問題,事實上,家長可以放心,新加坡教育體制同世界接軌,獲得的文憑及學位國際認可。
同時新加坡是個良好的、適合求學生活的地方,中國學生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較相同,配合相近的地理位置與文化,濃厚的亞洲氣息(華人人口占75%左右),中國學生可以輕鬆的適應留學生活。
Tips:這種教學環境,能幫助中國學生儘快適應由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的過渡期,更快的融入新加坡社會縮短了磨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