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學教育目標
讓學生充滿自信
培養學生從小明辨是非、提高適應能力、堅持不懈、認識自我、處事果斷,並會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精神。
培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從小的教育就是激髮型教育,而不是灌輸式教學。在實踐中學習,為了解決問題,首先激起學生解決的慾望是老師和學校需要做的,這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提問、反思並堅持下去,學生會在遊戲和解決問題中主動去學習。
培養團隊精神
在實踐課程中,為了更好解決問題,往往需要學生共同解決。所以不僅需要學生能夠在團隊中有高效率的工作表現,還得具有創新精神、主動精神等等,並且需要學生團結協作。

培養熱愛祖國的心
熱愛祖國是每一個公民都需要具備的,所以會培養學生從小具有強烈的公民意識,會關注新加坡和世界的發展變化。
小學階段教育
1、學前到小學一年級:選擇小學。
2、小學四年級(分流制度):選擇科目組合,學生將參加校內分班考試學校將依照成績,建議學生修的科目組合。家長將填寫一份表格,選擇孩子所要選修的科目組合。
3、小學六年級:學生依照校方決定的科目組合修讀課程,在小六結束時參加小六會考,根據成績決定中學去向。
新加坡小學靈活的教學方法
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採用更具創意的教學法,讓程內容活潑生動。例如通過設置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在通關過程中自主獲得知識。
班會交流
班主任在塑造學生的品格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學校每周撥出一節課,讓師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老師借這個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
才藝培養
為了鼓勵學生走出課室、主動學習,新加坡設置了藝體陶冶計劃,讓孩子有機會激發新的興趣,學習新技能,培養良好的品格。
課外活動
每一所學校都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其中包括:體育活動、制服團體、視覺和表演藝術、學會和社團等。
新加坡小學教學內容
課程科目
課程科目除了語文、數理等,人文與藝術也十分受重視,這些精心設計的課程,不僅會給孩子教授紮實的基礎知識,還會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
知識技能
學生通過各個科目的學習,通常以專題作業的方式掌握知識技能。學生運用習得的技能,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清晰展示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的能力!
品格發展
通過日常互動和學校安排的各類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這類學習體驗的目的主要是給孩子灌輸健全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