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 近日,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有學生表示:贊成「嚴進嚴出」。
消息指出在被退學的317名研究生中,有218人未註冊、89人學習年限超期、成績不合格10人。

(*圖片截自梨視頻*)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發現317名被退學研究生中,成績不合格10人,占比3%;97%的學生因為未註冊和學習年限超期而被退學,這部分學生可以理解為「放棄學業」。
而考研熱仍在持續升溫,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多達290萬人,較2018年激增52萬人,增幅達21.8%。「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正是對考研熱的真實寫照。
在考研熱持續升溫的情況下,為何有那麼多的學生卻選擇了「放棄學業」呢?
許多網友表示被退學跟導師有很大的關係,學校的學術風氣,辦學質量等問題也是導致研究生最終「放棄學業」的因素。

(*圖片來自微博*)
讀研究生你遇到了怎樣的導師?
認真負責型的
這類老師往往歲數比較大、臨近退休,不會太忙,不再評各種獎爭各種頭銜,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上。部分年輕老師,對自己頭幾次帶的學生也會比較上心。這類老師占總量的少數,而且越來越少。
高人指點型
這類老師還奮鬥在科研一線,也會把握好學生的科研動態,適當指點。隻言片語就能讓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效,這類老師可遇不可求。
甩手掌柜型
在這類老師門下,日子會比較輕鬆自在,全靠自己,老師不怎麼管,也不怎麼指點。大方向定下,修行在個人了,這類並不少見。
扒皮型
這類老師個人能力不佳,但往往手段較多,天天各種交際,各種飯局、會議,錢想掙,名想要,自己又不科研了,全指望學生。平日裡對學生各種壓榨各種壓迫。這種的也不在少數,分學校,學風不正的學校往往扎堆,遇到這樣的老師能活下去就好。

也有少數網友站在導師的一邊,認為讀研考驗的是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導師方方面面安排妥當,導師的任務是引導。

(*圖片來自微博*)
在國內,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一直都是老師講課,學生聽、做筆記然後做習題。這種形式的教學,可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補充到較多的知識,但是卻導致很多學生缺乏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許多學生讀研以後發現,老師這個時候變成了導師,自己沒辦法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研究課題進展緩慢。被導師「耽誤」的學生只是其中一部分,從小養成的學習方式,才是導致大多數研究生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元兇」。

還有的網友表示,讀研究生承擔的任務重,讀研實壓力大。熬夜研究課題是常態,除了學術壓力外,還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圖片來自微博*)
考研壓力大,但是考上了不代表萬事大吉了,讀研的過程其實更辛苦。有很多學生在讀研前沒做好心理準備,面臨高負荷壓力時,往往扛不住,精神被擊潰。

有部分準備考研、讀研的學生,在了解到讀研會碰到各種問題,壓力很大後。表示對讀研產生了恐懼,甚至想放棄考研。




(*圖片來自微博*)

還有的學生表示,還不如去國外讀研,不管怎樣沒國內那麼黑。

(*圖片來自微博*)
很多學生讀研通常是為了規避就業壓力,想通過提升學歷來提升就業競爭力。國內考研壓力大,讀研環境不好,選擇到國外留學提升學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新加坡作為教育強國,在碩士階段的培養方案,受到各國的關注,那到底新加坡有哪些優勢呢?
新加坡實行的碩士學制是2-3年,和大多數歐美國家的學制是接軌的,更有助於引進先進的學習模式和經驗,幫助學生適應國際化的氛圍。
一般選擇兩年制授課型碩士,可以在1年到一年半之內就修滿學分;而選擇三年制研究型碩士的學生,一般在兩年之內就可以修夠學分。
相對比英美等國動輒幾十萬人民幣一年的研究生費用,新加坡留學更為便宜,一般工薪家庭也能承擔得起。生活費每月最低可以維持在700新幣左右,學制為1-2年,全部費用不超過10萬人民幣。
多數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新加坡可以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研究生畢業平均月薪2800新加坡幣(約14000人民幣),而新加坡為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出台政策一系列政策如畢業後留新加坡就業,即可立即申請綠卡,成為新加坡永久性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