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掀起了一波移民熱潮,
疫情後第一個「躺贏」的國家出現了
——不是澳洲不是美國,而是新加坡。
最近,亞洲各城市航班數,
新加坡國際航班眾多,
承接了大量人才、外企以及業務。
而中國的家長們,
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爆火的新加坡低齡留學,
也有很多家長為了逃離國內的教育內卷,
紛紛帶孩子「潤」到新加坡,
原因很簡單:費用沒有歐美貴,離得近,
政局穩定,安全,華人多,語言通,
雙語教學、教育質量高,出行便利,
陪讀簽證方便……

然而新加坡的教育,
真的如想像中的那樣麼?
學校只上半天課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實行半日制教學,一般中午兩點放學,個別學校甚至一點多就放學了。這也許會讓那些「想讓孩子用更多時間讀書」的家長失望了。

不過,不能只看放學時間,也要看上學時間!新加坡中小學普遍上學時間早,規定7點到校。這意味著新加坡的學生並不會比中國學生學得少,而是學校把課時濃縮了。

「逼」著學生玩兒
不同於「一竿子打死」的填鴨式教育,新加坡政府學校更願意「逼著孩子們玩」。
玩什麼?怎麼玩?
當然是去參加CCA!所謂CCA翻譯成中文就是「課程輔助活動」,類似於中國學校的拓展選修課一樣。只是,在新加坡這些拓展課卻很有分量。

不僅會定期舉辦文藝匯演,學校之間也經常進行交流和比賽,邀請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場面之大,水準之高,令觀者震撼!
CCA的成績還和升學掛鉤。只要保證按時出席社團活動、參加一些表演或比賽,就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許多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每年都會保留一定學額,給課外活動表現突出,卻低於入學成績要求的學生。

成績好不代表「優秀」
在很多中國家長眼裡,成績是關鍵、會考試是王道,分數高,孩才便能讀名校、將來找到好工作。不過在新加坡政府學校,僅僅學術成績好,還不夠,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而且,相關調查顯示,單一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未來很難在職場得到重用,反而那些成績平平的學生經常得到上司的賞識。

原來這些成績平平的孩子積極參加各種CCA,平時利用閒暇時間還會組織活動、打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在無形中鍛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了責任感和領導才能以及溝通的能力。這些能力是書本上沒有的,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考試考再高分都沒用。
學生不能實現穿衣自由
新加坡的政府中小學,對學生的衣著有著很嚴格的規定。想實現穿衣自由的學生們可能要多考慮下了......
因為在著裝方面,新加坡政府學校會要求學生每日穿著校服,並在體育課時換運動服,有的學校還會要求學生周一打領帶。

從小學開始到中學,學校要求學生只可以穿純白色/黑色運動鞋,不能有其他顏色。一些學校甚至連襪子也有要求,必須是學校的校襪。
但是呢,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好處:讓學生在物質層面更加平等,不會形成攀比心理。或許,也正是由於中小學期間比較嚴厲的校規,才使新加坡人在遵紀守法方面表現傑出,也使得新加坡社會如此安定。
戶外冒險是常事兒
戶外露營、赤手攀岩......可以說是新加坡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小四小五開始學校會組織戶外露營和野外拓展活動。如果家長們想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那新加坡政府學校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不過,學校的戶外活動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為確保戶外教育的素質,學校還會安排全職戶外探險教育工作者,負責策劃和指導戶外探險、露營活動。

所去的野營地點一般臨近自然保護區、公園,或是新加坡周圍的小島,校方可善用這些大自然環境進行戶外教育。學生通過遠足、野外生火等活動來學習生活技能,團隊合作能力,並提高環保意識。
新加坡政府學校還有很多奇葩事!不知道有沒有把想送孩子來讀書的家長們嚇退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新加坡的教育有這些「怪」現象,並不是因為真的「怪」,恰恰是因為難得,是許多其他國家中小學教育里所缺少的。這些可貴之處也正是新加坡政府學校享譽國際、備受認可的原因。
但是是否真正適合自己,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判斷,切不可盲目跟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