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預製菜流向中國人的餐桌成為了熱議的話題,更有新聞爆料「廣州百餘所小學食堂采供預製菜」!
孩子的飲食關係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們憂心忡忡:預製菜能不能流向學校食堂?學校食堂的安全如何保障?、

那麼,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民族、口味、禁忌都不相同,新加坡的中小學又是如何出招應對的呢?
PART.01 健康餐食在學校計劃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的要求,學校內食堂的攤位是承包制度,要獲選成為食堂攤主,也須具備幾項條件:
所售賣的食物和飲料,必須符合保健促進局規定的健康及營養標準;
能在合理售價的基礎上提供優質服務與食物品質;
遵循高標準的食物及個人衛生等。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新加坡教育部還和保健促進局聯手推出了「健康餐食在學校計劃」(HMSP)。

讓處在學校環境中的孩子們可以選擇更加健康的餐食和飲料。
為了把這個計劃落到實處,新加坡為各級學校的食堂制定了「九條指導原則」。
九條指導原則
第一,飲料甜點要少糖(每100毫升不得超過6克,嚴禁使用人工甜味劑)。
第二,學校食堂不應售賣深度油炸及可以長期保存的食物(香腸、午餐肉等)。
第三,在需要使用諸如椰奶、全脂奶等含有高脂肪成分的食物中,高脂肪成分中應當有一半以上用低脂肪成分取而代之;使用帶有「較健康選擇」(HCS)標誌的烹飪油,黃油、豬油等禁止使用。

圖源:保健促進局官網
第四,使用去皮的家禽肉和精瘦豬肉。
第五,除非有要求,食堂不得提供油膩、加醬、偏鹹的湯。
第六,食堂區域內至少要有兩台冷水機。
第七,每份套餐中要有四樣食物,其中蔬菜和水果的供應量是:蔬菜不少於兩甜品勺,水果不少於半個小蘋果+半片西瓜。
第八,儘可能提供全糧食物。每份米飯或米粥中糙米的含量不少於20%;麵條和通心粉必須含有不少於20%的全麥成分;三明治只准使用全麥麵包;使用的快食麵必須有「較健康選擇」標誌。
第九,售賣簡餐的檔口只准出售自製的簡餐如沙拉、三明治等,或是加有「較健康選擇」、「較健康簡餐」(HSS)標誌的商業製作食物。自製簡餐要符合兩條規定:與第2、3、4、5、7、8項「指導原則」保持一致;為1位學生1次提供的簡餐中,食糖的含量少於1湯匙。
「健康餐食在學校」學校評獎
另外,保健促進局和教育部鼓勵各所學校參加「健康餐食在學校」的全國性評獎。
對凡是參加評獎的學校,新加坡會派出經過認證的營養師和膳食專家前往該校,仔細檢查其食堂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提供健康飲食。

圖源:保健促進局官網
對於已經獲獎的學校,一旦發現其提供的飲食沒有遵照「九條指導原則」中的任何一項,會立刻收回其獎項,以示懲戒。
在這項計劃下,學校食堂供應商遵循飲食服務指引,減少脂肪、糖和鹽,並在套餐中提供全穀類、水果和蔬菜。
當然,除了關注食物和飲品的健康,保健促進局還會:
為參加該項目的學校的食堂開設烹飪課程,讓廚師獲得更多關於健康營養的知識以及用健康原料烹制健康餐食的技巧
為學校的食堂管理委員會提供簡報,幫助他們管理餐食檔口
為學生提供有關健康飲食的各種資源。
PART.02 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孩子成長
健康餐食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多的作用,為此,把「健康餐食在學校計劃」延伸到學生家中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因此,保健促進局製作了一份「父母指南」,幫助家長為孩子提供「最好最健康的」餐食。

圖源:保健促進局官網
這份簡明扼要的「指南」由英文、中文、馬來文和淡米爾語編寫,為每一位真心關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給出了8個小訣竅:
「好的開始」——為孩子準備健康足量的早餐。
「全穀類食品有益健康」——在為孩子準備的食物中,多使用全麥麵包、糙米、全谷麥片、糙米麵條等。
「好的油」——讓孩子多食用橄欖油等健康食油。
「平衡口味」——幫助孩子攝入更少的糖和鹽。
「瘦肉更健康」——也就是讓孩子儘可能少吃肥肉。
「越豐富越快樂」——讓孩子養成多吃水果和蔬菜的習慣。
「多喝水」——讓孩子多喝飲用水,儘量不喝飲料、果汁等含糖飲料。
「較健康的選擇」——為孩子購買食物和飲料,首選加有「較健康選擇」標誌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