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日發布了一項名為《僱主視角:實習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共有208家企業參與,這些企業共聘用了約25萬名員工。
報告顯示,68.6%的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將實習經歷視為決定性的考慮因素。

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僱主最看重的選拔標準包括:
所學課程:畢業生的專業背景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
實習經驗:畢業生是否具備相關的實習經歷,以及實習期間的表現如何。
工作經驗:雖然應屆畢業生通常缺乏正式的工作經驗,但任何相關的兼職或志願工作都會被考慮。
薪水期望值:畢業生的期望薪資是否合理。
硬技能: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是否達標。
軟技能:畢業生的溝通能力、傾聽能力、說服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影響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然而,報告也指出,實習的次數並不是越多越好,實習的質量以及實習崗位與所申請職位的相關性更為重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選擇到企業實習,以期在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這項研究為僱主提供了對實習經歷的真實看法,同時也揭示了實習經歷是否真正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前景。
這些學生是新加坡本地勞動力的未來,他們的就業能力對於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不同院校考慮因素

僱主偏好:帶學分實習
最新調查顯示,僱主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參加過帶學分實習的求職者,這一比例高達28.8%,尤其在航空業、房地產與建築服務以及貿易行業表現尤為明顯。

帶學分實習與不帶學分實習的區別:
學生畢業前可以參加兩種實習:帶學分和不帶學分。
帶學分實習由學校安排,與學生的專業課程緊密相關,通常要求一定的實習時長並包含評分環節。
這類實習的時長因學校而異,如工藝教育學院學生的實習期介於10周至20周,理工學院學生則在7周至44周之間,而大學本科生的實習期最短為4周,最長可達一整年。
相比之下,不帶學分實習由學生自行安排,實習內容和時長較為靈活,但不一定與課程相關。
實習時長與技能掌握
在將實習期長度視為重要因素的企業中,期望的求職者實習期長度中位數為24周。
而少數將實習次數作為重要因素的企業中,期望的實習次數中位數為兩次。
無論求職者是工教院、理工學院還是大學本科生,僱主在評估實習經驗時,最看重的都是求職者實習期間所掌握的技能,這一比例均超過八成。
實習經驗貴精不貴多

此外,調查還顯示,僱主最願意聘用曾在自家機構或相關單位實習的求職者,
其次是在同行相同崗位上實習的畢業生,而對於在多個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上實習的求職者,招聘意願相對較低。
這表明,對於僱主而言,實習經驗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因此,求職者應選擇與自己職業規劃相關的實習機會,而僱主也應提供有意義的實習體驗,以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