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六十餘個國家共6167位科學家入圍。今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有38位科學家、39人次入圍「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比去年再提高三位,刷新歷史記錄!
「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 (ISI) 的文獻計量學專家基於引文數據和分析,制定了本年度高被引科學家的遴選方法。入圍「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David Pendlebury 表示:「知識競賽最終取決於在人才上的投入。通過衡量研究成果被他人引用的程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甄別和表彰了那些對科研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傑出科學家。」
除此以外,科學信息研究所還對入選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布進行了統計。
NTU入圍科學家榜單
今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有38位科學家、39人次入圍「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其中有16位科學家被劃為跨學科領域(cross-field category),這也是科睿唯安在2018年新增的一個領域,用來表彰在多個研究領域得到認可的科學家。
自2014年榜單創立以來,一直被列入該名單的NTU科學家包括: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David Lou教授、計算機領域的Huang Guang-bin 教授、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Xie Lihua教授、材料科學領域的Zhang Hua 教授(現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以及環境科學領域的David Wardle 教授。

來源:NTU臉書
NTU校務總監兼副校長(研究)藍欽揚教授(Prof Lam Khin Yong)說,「當今,要想解決在可持續性、未來醫療保健等交叉領域的問題,我們需要消除學科之間的障礙,並鼓勵各個領域研究者之間的合作。南大一直鼓勵各個院系、實驗室、研究中心進行跨學科研究。這將促進突破性思想和技術的發展,讓研究成果走出南大、走向世界。」
本次,算上第二單位為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共有41人、42人次入圍名單,其中包括第一單位為香港城市大學的Zhang Hua教授、第一單位為南安普頓大學的Nikolay I. Zheludev教授和第一單位為ASTAR的Nick Barber教授。

NTU科學家入圍情況
全球入圍情況
2020年,美國共有2650人次入選名單,占名單總數的41.5%,相比去年44%的相對份額略有下降。哈佛大學共有188人次上榜,再度成為世界上高被引科學家人數最多的機構。中國內地、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分別位列第二至第五。

全球前十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國家或地區,來源:高校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占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占比12.1%)。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政府機構第一位。清華大學從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

高被引科學家所在機構,來源:高校科技
科睿唯安科學事業部高級戰略副總裁 Joel Haspel 表示:「我們的分析表明,美國和中國是全球論文發表和科學進步的最重要貢獻者。過去20年里,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積極投入已見成效,發表了很多高被引、高影響力的論文,加強了國際合作,研究成果也已轉化為寶貴的智慧財產權和科技創新。」
NTU入圍科學家逐年增加,真是可喜可賀啊!我們也希望NTU的教授能夠持續產出優質的研究成果,為加速拓展前沿研究、為社會探索知識和創新做出卓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