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公園遊記的先絮叨兩句(戳)一發出來就被批評寫的太短,大夥兒紛紛表示「文章都點開了你讓我看這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心中很是為自己的懶惰感到羞愧,決心來篇長長長長長的挽回尊嚴。趴在電腦前吭哧吭哧寫了許久,終於發出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戳)。
這回真的沒有被批評。大夥兒說,好棒啊,但是太長了沒看完。
也有姐們兒稱讚我,「乾貨真多!」 我於是抖擻起來, 「有沒有!!!」
她回:「都噎著我了」。
我很是苦悶,不知如何把握「見好就收」和「酣暢淋漓」之間的度。
我跟老李哭訴:圖文並茂折騰半天,閱讀量還趕不上我高中應試作文的複印數兒,難不成我的文學生涯已經終結在近20年前(這個數字著實嚇人)?
老李很講義氣地說,我幫你轉發到朋友圈!
托他的福,我果然又增加了10個閱讀。
高人指點我:「遊記基本沒人看沒人轉,最多收藏下。」
哦。
所以接下來,我就心灰意冷隨便寫寫。
寫完這幾篇新加坡逛公園,就開始改寫小黃文了。
新加坡的「花園城市」之稱已經路人皆知到我懶得提它,說起來當真不是浪得虛名。一方面新加坡人確實很是精打細算他們有限的城市空間,另一方面,熱帶雨林氣候這種插個掃帚就能長片樹林的先天優勢實在不能被忽略。
做功課時我發現,遍地公園之外,坡縣還是個skywalker的國度——他們特別喜歡在公園裡無中生有地架設空中步道。

就類似這樣,MacRitchie Treetop Walk
擱我們大帝都,我基本可以想見,這樣的設想一提出來,甲方爸爸和乙方領導就得齊聲反對:好麼央兒為什麼做空中步道?要占多少成本?爬上橋去看什麼?高空拋物怎麼辦?人多擁擠摔下來了怎麼辦?
不止北京,在哪兒我也沒見過公園裡平地里起老長一個橋的(不要比紐約高線和芝加哥606,這都是先有橋再有公園),畢竟,地上有路你不走,非到天上瞧一瞧,這是圖了什麼?就連香港這樣太有資格架個空中步道的城市,步道也多是功能性的,而非遊憩用。
對坡縣時興skywalk的原因,我估摸著大概幾個原因:
1, 不差錢
2, 人畢竟少
3, 地兒小,架橋增加趣味性,一個公園能當兩個使
4, 高大喬木區域,樹冠高度的景觀與地面確實不同,有不一樣的遊玩體驗和科教內容
5, 高架步道有助於保護地表生物群落
6, 是真的不差錢
誠盼新加坡著名景觀事務所的朋友們指教。
我們這次隨興逛公園,主題便是skywalk hiking。我特意挑了幾個有空中步道的公園來進行全家拉練,難度低,也正好取悅小孩子。老李和李逍遙對這個隱藏主線並不知情,不知道他們兩個後來有沒有發現自己總在天上逛?
新加坡植物園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

植物園官網證件照
我這個人跟植物不大親近。養啥都養不活(參見黃拇指也有春天,後來的事實證明,黃拇指並不會有春天),許多花我都覺得丑,大部分綠色植物對我來說長的差不多。
我很粗糙大略地喜歡的所謂「植物」,其實是鋪天蓋地的綠和混雜在一起的新鮮草木味道,所以對我來說一個沒有主題的叢林就已經足夠,對於要不要去植物園,我頗猶豫了一下。
新加坡植物園其實來頭很大,世界文化遺產,南洋橡膠種植的發源地,距今已經有160年歷史,分為很多主題園區,遺產園、日光園、進化園、治癒園等等等,最古老最著名的區域是皇家蘭花園。

皇家蘭花園裡面據說是醬嬸兒的
蘭花實在不是我那杯茶,其他幾個小園區也並不急於帶不到4歲的小孩子去簽到,倒是植物園南端近兩年新增了一個learning forest區域,蜿蜒的skywalk穿插在高大的喬木林中,跟旁邊的濕地觀察區discovery wetlands連在一起,很是有些上天入地的意味。外國遊人不大去,卻早已是新加坡小孩子課外認知的活動場所。

附張地圖供參考
此外植物園北端還有個Jacob Ballas 兒童花園,很是適合遛娃。於是我們直接忽略掉通常最受歡迎的歷史遺產區域,用這兩個非主流區域填塞了一整天的時間。
早晨懶覺醒來,打車到達tyersall gate,先去姜園外小有些名氣的Halia餐廳吃了個早午餐(園裡更著名的餐廳是corner house,李光耀在這裡招待過大大,可惜不接待6歲以下小孩)。

室外座位很是愜意
慢騰騰吃完,已經是11點了,太陽當空照。
好在Learning forest有樹蔭遮蔽,大部分路徑都是木棧道,走起來很是舒服,小孩子飛跑在上面發出空空空的聲音,鼓點兒一樣很是有些激勵作用。
李逍遙在這一片綠意中精神振奮,看到許多奇異的景象都要求拍照,後來索性搶過自拍杆,進行了狂野的藝術闖作。

李逍遙作品集

沉迷於創作的少年
步道沿線設置了不同主題,橄欖、榴槤、橡膠樹等熱帶植物區域,樹皮、果實、樹冠觀察區域、動物隧道觀察區域,濕地區域,如果不是像我們一樣懶惰又無知的父母,可以就地給孩子上一堂植物認知課。

濕地里,是真的曬

濕地這截兒一路上只有我們仨,連新加坡人都不在這大正午的出來暴曬
Learning forest出來仍然36度高溫,我們穿過綠茵蔽日的熱帶雨林區域,往兒童花園進發。
這片熱帶雨林據說比植物園更古老,距今已有200多年,植物群落豐富,其中最耀眼的莫過於一棵披掛滿了氣生根的高聳的無花果樹(英文標識fig,到底是啥我也沒譜),連李逍遙這樣一股勁兒往前跑的傻小孩也不禁被這棵老樹沖天的氣勢震懾,坐在樹下的座椅上仰望了好久。

此處應有老樹與小孩合影,然而並沒有
一路走走看看,順便經過了進化園、葉片園,終於到達了Jacob Ballas 兒童花園。兒童花園這部分,就放在下一篇里寫啦。
西樂索炮台
Fort siloso

入口
西樂索炮台是新加坡殖民時期英國在聖淘沙島西端的軍事據點,二戰時被日軍占領,關押過戰俘。日本投降、英國撤離後,西樂索炮台重新回到新加坡人手中,被逐步改造成二戰博物館,地下坑道、軍火庫、嘹望台、燈塔、古炮等基本保持了原狀,類似於咱們的紅色教育基地。
對遊人來說,這個二戰主題小公園大約算不得一個景點,但它就在香格里拉度假村隔壁,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出門左轉的便利(其實不住香格里拉也很方便,乘坐聖淘沙島上免費擺渡車busA, Siloso Point站下車就是),實在很符合隨便逛逛的訴求。
於是,睡過懶覺吃過早飯,我們遛遛噠噠地去接受坡縣戰爭史教育了。(基本每天墨跡到中午出門開始挨曬,反省ing……)

可以選擇坐電梯走skywalk到達siloso fort,也可以選擇走爬山小徑
原本對這個小園子沒報什麼期望,哪知道李逍遙同學對軍事設施迸發了罕見的熱情,每一門炮都要細細地去查看多大口徑、幾人操作、射程多遠,每一個炮台底座都要問清楚怎麼操作,各個地下彈藥庫都得搞清楚怎麼運送炮彈,每一間蠟像模型展室都要問清楚究竟是個什麼場景,然後,在小小的視頻展廳里坐地上把炮台歷史片看了兩遍半,他娘親同聲傳譯以及添油加醋地講解到幾近昏厥。

不厭其煩數數兒的小孩

展示當年大炮如何被運上山坡

日本戰敗簽字儀式

擱當年可以上正大綜藝——現在就請你來猜猜看了,營房門口這個鐵片子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原本計劃一小時的走馬觀花,生生地被延伸到三個小時。但是,有風景,有歷史,有skywalk,還有skywalk上的健身帥哥,siloso炮台當真是個意外驚喜。

skywalk沿途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