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新加坡的人
一定會對這些花花綠綠的糕點
感到非常迷茫和好奇

這是啥?什麼東西做的?
什麼味道?好不好吃?
即使椰子這樣的坡島老司機
很多也不能完整地念出名字來
娘惹糕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下
新加坡著名的「娘惹糕」
無論是旅遊還是逢年過節
娘惹糕點都是必須嘗試的好東西
娘惹糕是什麼?
娘惹糕(Nyonya Kuih)是
娘惹發明的一系列糕點的總稱
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
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
娘惹(Nonyas)
是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後代
大多居住在馬六甲
檳城和新加坡海峽等地
男的稱為「峇峇」,女的稱為「娘惹」

這個融合文化的種族
在他們的食物、服裝、節慶文化
等各方面都能看到
華人和馬來人的影子
「娘惹」秉承了中國人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
出嫁前就是一個烹飪能手
她們平常做的菜就叫「娘惹」
"娘惹糕"是這些女性發明的
這種文化融合下的甜點
多半都採用馬來西亞的椰漿
和華人的米粉來製作
充分體現融合的文化
其種類及口味繁多
有蒸、炸、烤、甜、咸、辣等
主要製作原料為糯米、米、木薯粉等

並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材料
如班蘭、椰漿、椰絲
綠豆泥、紅豆泥、花生粉
椰糖、叄巴等
大多數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
或木薯粉的緣故
口感較為軟糯

加上早期娘惹善於
利用各種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
鮮艷的色彩及混合各種香料的
強烈香味為娘惹糕的最大特色
讓椰子給你詳細介紹幾種
在新加坡常見的娘惹糕

Ang Ku Kueh
紅龜粿

紅龜粿是個道地娘惹的美食
在新加坡很受歡迎
像農曆新年,嬰兒滿月或者生日
等不同的場合
都會看到紅龜粿

紅龜粿狀貌扁平約巴掌大小
紅色糯米外皮內包餡
以植物葉為墊
經常在表皮壓龜印
其材料主要是糯米粉團
加入一些色素或班蘭葉汁液
再包入煮好的甜餡料
(如:綠豆、紅豆、椰絲、花生)
或咸餡料(眉豆、菜頭)
然後放在剪好的香蕉葉上拿去蒸熟
有時製作糯米粉團時
會使用椰漿代替水
使其帶有清淡的椰香味
因為紅龜粿代表福氣、榮祿和長壽
所以新馬華人在祭拜時
也把它當成必備的貢品

Lapis Sagu
九層糕

九層糕也是一個道地娘惹的美食
在新加坡非常受歡迎
由於其彩虹色
九層糕在兒童中非常受歡迎
如果你以為它是水果糖一樣的味道
那你就錯了
九層糕味道其實很傳統
通常有紅豆,椰奶,榴槤和 chendol

口感不Q,軟趴趴的
有人喜歡一口咬下
有人喜歡一層一層揭開慢慢吃
好玩又好吃
九層糕在有些場合中
也被作為禮物贈送

Gula Melaka Kuih Kosui
蒸椰糖椰絲糕

這個糕點顧名思義
就知道椰子味非常濃郁
椰糖糕像布丁一樣Q軟
外面裹了厚厚一層椰絲
既不粘手也增加了風味

有時候也會做成圓形的

Pulut Tekan
蘭花糯米糕

在娘惹糕櫃檯上
有時候你會看到
像青花瓷一般的飯糰

那是蘭花糯米膏
使用蝶豆花汁液
將糯米飯染藍

再壓成四方扁平狀
或者圓餅形狀
通常會搭配咖椰漿吃

Kuih Seri Muka
雙層糯米糕

是娘惹社群的著名傳統甜點
其馬來名稱意為「漂亮的臉孔」
此糕點的外形為兩層式
上層為使用班蘭葉汁液
染色的綠色玉米粉糊
其下層為煮熟的糯米飯

有時會使用藍花(蝶豆花)
將部分的糯米飯染成藍色
增添不同的色彩
椰漿是這糕點的重要食材
享用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
班蘭葉與椰漿的香味

Kuih Talam
達蘭糕

達蘭糕和雙層糯米糕
長得有點像都是兩層顏色
椰子一開始總是傻傻分不清
但仔細看還是不一樣的
達蘭糕上層是雪白色
下層是更翠綠的顏色
這種兩層的娘惹糕點
上層白色的有添加椰奶
口味帶少許椰奶咸香
下層綠色的是帶甜的
由於有添加少許鹼水
所以口感帶Q彈
口感上來說和雙層糯米糕
有很大的不同

達蘭糕還有許多變種
比如說下層使用椰糖做成
白色和棕色的
talam gula merah
椰糖達蘭糕

或者是白色和黃色的
芒果達蘭糕等等

Putu Ayu 椰絲小松糕

椰絲小松糕是娘惹糕點中
較為大眾化的
除了峇娘惹一族
馬來同胞也極為擅長於製作這款糕點

濃濃的椰絲香
配上鬆軟的口感
有點椰子味小蛋糕的感覺
讓人吃上一口就欲罷不能了

Kuih Ketayap
香蘭椰絲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