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回中國或可免隔離?!一文讀懂「中國疫苗護照」

2021年03月10日   •   7萬次閱讀

跨境旅遊和國際出行遲遲未能恢復常態,很多國家押寶在「疫苗護照」上。

疫苗護照,到底是什麼?

「疫苗護照」並不是真正的護照,之所以稱為護照,是因為它用來證明要出入境的人,是否已經注射疫苗,從而讓出行更加便利。

多數疫苗護照都電子化,只要通過手機應用或掃描QR碼等,就能方便地展示接種證明;工作人員也比較容易確認檢測結果的真偽,無須因為書寫文件格式多樣化造成誤會,或放慢檢查過程。

當個人接種了新冠疫苗後,會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電子二維碼,之後可以在特定的手機應用查看這個二維碼。

「疫苗護照」還可以跟自己的電子身份信息和出行信息綁定在一起。此外,不少系統也包含新冠病毒檢測結果證明。

拿到疫苗護照後,無論是出境,還是出入公共場合都方便許多。

01. 中國版"疫苗護照"?

在剛召開的兩會上,「疫苗護照」議題備受關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透露,將推出中國版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電子文件,在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前提下,實現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信息的相互驗證,助力安全有序的人員交往。

那麼,這個「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就是中國版「疫苗護照」嗎?

其實,它並非單純意義的疫苗護照,而是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多種信息共同驗證。

《環球時報》在文章中表示,世界進入後疫情時期,這將是促進人員安全有序交往的一項現實措施。

此前,國內就有聲音提議用「新冠檢測+疫苗護照」取代強制隔離期。

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就曾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為接種過疫苗的人士辦理疫苗護照,讓這些人可以前往低風險國家;以及在國內推行接種疫苗的電子證明書,憑該證明書在國內旅行可免核酸檢測。

他還建議,對入境旅客檢測結果為陰性,且持有中國政府認可的疫苗護照的人員,可以不再實行14天的集中隔離。

02. 「疫苗護照」的爭議

近來,在亞洲範圍內,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國家也在推動疫苗護照計劃;同樣在推進疫苗護照的,還有歐盟

在各國相繼為民眾接種疫苗,多國新冠肺炎疫情和確診病例總體上開始下降的背景下,採用疫苗護照實現安全的跨境人員流動,正在成為全球多國考慮的問題。

不過,疫苗護照也引發了許多爭論。

首先,各國政府和航空公司目前都在開發各自的疫苗護照,暫時還沒有達成共識。要如何確保全球設立統一標準、讓各國政府認可疫苗護照,將是一大難題。

其次,現在已有的疫苗都是預防症狀的,還不能確定疫苗接種者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另外,還有人擔憂「疫苗民族主義」。

疫苗護照是人們回歸正常社會和經濟生活的一種途徑,「但如果它根據種族、階級和國籍等不平等地分發,顯然是不道德的」,研究公共衛生道德的專家哈遜這樣說。

今年夏季,主要已開發國家疫苗接種率可能會達到50%,屆時疫苗護照制度也可能正式施行。

但很多發展中國家處於沒有疫苗而無法接種狀態,因此國家間的不平等現象恐怕會進一步加劇。

「疫苗護照」要成為現實也需要克服諸多障礙,比如擴大社會鴻溝,使接種者享有特權等等。

對於「疫苗護照」,中國國內的專家學者們的關注點又在哪裡呢?

鍾南山、高福、張文宏等專家共同發聲,呼籲中國民眾儘快接種疫苗以實現群體免疫。

張文宏認為,目前來看我國疫苗的產量是足夠的,更需要擔憂的是我們的疫苗接種的速度和效率。

要特別注意的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中國目前已基本上沒有本土疫情。所以一旦實施疫苗護照互認後降低防控強度,中國可能會面臨輸入性疫情的風險。

因此,上海疫苗專家陶黎納建議,在實施互認之後,中國應繼續採取較嚴格的隔離措施。

在支持者看來,「新冠疫苗護照」的出現、使用與普及將大幅緩解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旅行所帶來的衝擊,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

但世衛組織日前表示,暫不支持「新冠疫苗護照」的做法。

世衛組織應急委員會解釋稱:「就新冠疫苗在減少病毒傳播方面的有效性而言,仍然有太多未知數。就算接種完新冠疫苗,仍然應該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不管如何,「疫苗護照」的問題已經被各國提上了議程。 期待各國疫苗護照早日實現信息互通,在確保信息安全、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能讓大家更方便的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