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發布第十五版亞洲地區大學排名。
QS亞洲大學排名自2009年起每年發布一次並評選出亞洲的頂尖大學。該排名的創建方法與QS世界大學排名®的方法類似,但增加了一些指標和權重調整。
2023年亞洲地區大學排名涉及760所高校,為歷年最多,評估依據包括學術水平、畢業生就業能力、研究質量、資源優勢和國際化程度。
這項排名基於11個評估指標,包括大學在學術界的名聲、僱主對大學的評價、教員與學生比例、論文平均引用次數、國際教員和國際學生的比率、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比率、國際研究網絡等。
QS亞洲大學排名的11個指標如下:
• 學術聲譽 (30%)
• 僱主聲譽 (20%)
• 師生比 (10%)
• 國際研究網絡 (10%)
• 論文篇均引用率 (10%) 和 教員人均論文數 (5%)
•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數 (5%)
• 國際教員占比 (2.5%) 和國際學生占比 (2.5%)
• 入境交換生比例 (2.5%) 和出境交換生比例 (2.5%)

北京大學首次獲得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第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未能連續蟬聯亞洲第一,排名下降至第二位。這是新加坡的大學九年來,首次失去亞洲榜首排位。
清華大學緊隨其後排名第三。
香港大學排名第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下滑兩個名次,名列第五。
中國大陸高校上榜數量最多,有128所;其次是印度,有118所;日本有106所院校上榜。



儘管中國大陸頂尖高校排名上升,但是也有許多大陸高校排名下降。本排名中62%中國大陸高校排名下降,24%排名穩定,14%排名提升。有2所高校首次進入排名。
兩所中國大陸高校躋身亞洲前三,為大陸高校在該排名歷年來最好成績。

中國大陸高校在國際僱主和專業學者間享有極高聲譽,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QS學術聲譽指標中分列第三和第四。在僱主聲譽中恰好相反,清華大學第三、北京大學第四。
中國大陸高校在本次排名的8項指標中整體都有所下降。
大連大學是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提升最多的院校,上升22位排名亞洲第132。大連大學在五項指標中都有提升,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國際研究交流指標。
中國科學院排名上升5位,位於亞洲第80名。在每位教師論文數量方面,它是亞洲地區最高產的研究機構。同時它也是亞洲地區最具國際合作精神的研究機構,在國際研究交流指標中獲評100分滿分。
中國科學院在員工博士文憑數量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是大陸最多的高校,但亞洲排名第32,也突出了大陸高校在這方面略顯薄弱。
從論文引用次數上來看,南開大學的研究成果極具影響力,在該指標中排名第7,以微弱優勢戰勝湖南大學(第8)。南開大學研究成果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尤其是化學領域。
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學擁有大陸最國際化的教師團隊,在該指標中分列第17和18名。暨南大學國際學生數量大陸最多,排名亞洲第19,是大陸唯一一所在該指標中排名進入前30的院校。
進入排名的大陸高校中,88%在國際生占比這一指標中排名下降,73%在國際教師占比排名中下降,中國大陸在師生多樣化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信息來源:全球高等教育諮詢機構Q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