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校園之一的南洋理工大學裡都有些什麼地標建築呢,快來跟著小助手一起來雲逛校園吧!
The Hive

來源:ins@travelin_farmboy
The Hive絕對能稱為南洋理工大學校園裡的地標No.1。這個被稱為「小籠包」的建築於2015年建成,設計師是英國著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每層12個小教室從中庭向外延伸,形成下窄上闊的整體。這棟無稜角無正門入口的建築,師生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

來源:網絡
The Hive採用天然通風的設計,由於對流效應,在室外也非常涼爽。這棟八層的建築最底層是B5,1樓藏著一格小圖書館Library Outpost,館內收藏了豐富的與HSS和NBS學院有關的音頻與影視材料,大家可以去多多打卡!
拍照最佳視角:靠近雲南園方向的斑馬線,可以拍到與小籠包全景的合影。
The Arc

來源:網絡
被稱為NTU「創意之坊」的教學中心——The Arc,一共包括56間智能教室,能通過螢幕與移動端的連接形成一個便捷討論的「翻轉教室」。

The Arc教室 來源:網絡
The Arc採用節能且通風的設計,節能照明燈、特殊設計的冷氣系統與太陽能系統等,讓這座學習中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環保建築。
2018年,The Arc取得了「綠色建築標誌白金水平」(Green Mark Platinum)這個可持續發展建築的認證。
ADM
為了彌補因為建築而失去的綠地空間,ADM(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的設計團隊讓這棟建築擁有了一片草坪屋頂。
此外,建築的外牆採用了玻璃的設計,加強了ADM大樓的透明性和連通性,可以接受最多來自南北兩側的光線。
獨特的設計讓ADM大樓成為了南洋理工大學必打卡的地標之一。

ADM草坪屋頂 來源:ntu

來源:網絡
華裔館

來源:網絡
華裔館是中國以外唯一一家專注于海外華人文化研究的大學研究中心,為NTU旗下的自主研究機構,其主樓落成於1953年,並於1999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華裔館俯瞰圖 來源:網絡
華裔館的館址為南洋大學曾經的行政樓,內設展館和圖書館。叢林掩映中的華裔館頗具南洋風格。
華裔館集博物館、圖書館、研究中心於一體,所處建築曾是南洋大學的行政辦公樓,這棟樓設計參照中國古典建築的風格,紅磚綠瓦,適合打卡拍照。
The Wave

來源:網絡
作為NTU的新地標之一,The Wave的屋頂長度為72m, 由7個全木質的弓形組成。是東南亞第一個大規模使用木質拱頂技術的建築。木材來源於種植的可再生森林,廢棄後可以降解,非常環保。

來源:網絡
雖然是木質,特殊的工藝使得The Wave的屋頂兼具抗潮與防火的功能,並且擁有高過鋼鐵的比強度,是新型環保材料與藝術感的完美結合。
Gaia

來源:ntu
以希臘大地女神Gaia的名字命名,這是亞洲最大規模的木製建築。大地之室是南大第八座獲得新加坡建設局「綠色建築白金(零能耗)標誌」的建築。這是新加坡建設局表彰零能耗建築的最高獎項,代表新大樓的能源消耗與能源產出達成平衡。
目前,新加坡一共有16座獲得認證的零能耗建築,其中一半位於南大校園內,使南大成為新加坡最綠色節能的校園。

來源:ntu
李偉南圖書館
李偉南圖書館由已故銀行家李偉南先生的家屬捐贈而得名,是全校最大和最受歡迎的圖書館,也是工程和科學類書籍資料的主要收藏館。李偉南圖書館共有五層,每一層都有可供學生自習用的書桌。

來源:@yanbo_ntu/ Instagram
館內最受歡迎的便是二層緊靠落地窗的大片自習區域,在館內可以俯瞰綠色的校園環境,遠眺窗外就可以看到熟悉的柔佛海峽、若隱若現的森林和鄰國馬來西亞。

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