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現象。
內卷,內耗,壓力圍繞著現在的年輕人。杜克-國大醫學院和心理衛生學院調查發現,約16%的青少年存在抑鬱和焦慮的症狀。
因為抑鬱和焦慮,他們平均缺課190個小時,相當於24天,學業成績也因此退步約63%。其中13%的青少年缺勤率能達到3個月或以上,其他日常活動也受到影響。
為了解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每年都要花1.025萬新元的治療費!
這裡有免費的心理輔導
新加坡國際學校都有專門的心理輔導部門和心理輔導師,免費給孩子提供心理輔導支持。
在新加坡國際學校,學生的學業壓力也不小。IB生活沒有睡眠,尤其是升入高年級的學生,他們面對著升學壓力,考試壓力,還有父母的期望,這些都可能會讓他們出現焦慮,迷茫等情緒。

國際學校並不是等到孩子出現嚴重問題時才會進行心理輔導。
星城群里就曾有媽媽分享過,自家的娃第一學期不太適應中學部的學習節奏,做作業總到晚上十一二點,早上困得起不來,上課也沒精打采的。家長覺得這樣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就帶去跟學校的心理老師溝通。老師幫他們分析了原因,並提供了切實的解決辦法,教給孩子使用更為科學的工作法進行任務管理。孩子的狀態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新加坡國際學校有自己的心理諮詢師,當學生受到外界衝擊無法自我舒緩內心情緒時,可以隨時請求學校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讓孩子可以有傾訴的機會,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新加坡國際學校還會組織家長和老師參加有關心理健康的培訓。例如,新加坡德威國際學校組織的講座中,會告訴家長和老師,學生有情緒是正常的,不需要批評或去矯正孩子的這種情緒,可以用各種活動來引導。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學會接受不一樣的情緒。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快樂平和地接受真實的自己。

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還為本校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如壓力管理、情緒調節、人際關係等。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平時還會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處理自身的心理問題。
不攀比,不對比,不自卑
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開家長會,老師不會告訴你,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是排名多少。
新加坡國際學校都會慢慢淡化成績對於學生的重要性。老師不會或者可以說很少會指責孩子的某些缺點,又或者特別去強調孩子的短處。老師們只會講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並給予認可。
星城群里就有媽媽就分享過她家小孩的故事。她家的小孩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因為小孩在學校里對其他科目都不怎麼上心,考試成績很一般般。但是她家小孩非常喜歡摺紙,他會專心地研究如何用各種各樣的紙做成形態各異的機械。曾經,他用紙做出了一把非常精密的模型槍。
他熱愛摺紙的行為並沒有被學校禁止,學校校長還特意寫了一封郵件來表揚他的創造力。而孩子也受到了鼓勵,於是花了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摺紙,之後還寫了一本關於摺紙的小冊子,裡面圖文並茂地展示著每一個摺紙的步驟,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每個步驟都展示得很清晰。
同學之間不互相攀比成績。即使進行攀比,他們之間更崇拜的也是彼此的體育能力,動手能力,比如你跑得比我快,你跳的比我高,你畫得比我好,你琴拉得比我穩,你的創意比我的更加生動有趣。

新加坡國際學校真的做到了從內到外的關注,關心,關愛自己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