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親子游:旅行中的愛與自由

2019年11月21日   •   4788次閱讀

今年暑假,我帶兒子去了國外親子游的第一站:新加坡。燈燈媽媽曾說,人家新馬泰一起都只要五天四夜。而我們卻在新加坡,一個比深圳龍崗區還小的國家,玩了八天,還意猶未盡。

這個小小的國家,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1

為什麼第一站選擇新加坡

兒子3,4歲的時候很喜歡一本日本新幹線的繪本。那時我很想帶他去日本旅遊,去乘坐新幹線,按照繪本里的路線,從東日本青森到西日本鹿兒島。去看看新幹線的進站離站,聽每一次的人工報站。

遺憾沒有成行,不是錯過一次旅遊的遺憾,而是從腦神經科學方面談到的遺憾。孩子小的時候,腦神經發育迅速,正是腦神經迴路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外界豐富的信息源,多重感官體驗,會給與大腦發育積極的刺激。

孩子的童年有九大敏感期。2~4歲時是秩序敏感期,會表現出對規則和一致性,近乎偏執的喜愛和執著。

* 圖片來自網絡

日本這個國家一生都在秩序敏感期。我那時想,如果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年齡階段,帶他到日本遊玩一趟的話,那他會對秩序會有一種更加直觀細膩的體驗,對他的內在世界的規則感和秩序感是一種深層的滋養。

* 2009年我拍於日本靜岡的小鎮

在他最喜愛玩沙子的年齡,我也想過去菲律賓長灘,那裡有長達4公里,被譽為世界上最細膩的沙灘。在他步入小學以後,不會再像4,5歲時那般盡情地投入在沙灘上玩沙子可以玩上幾個小時,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沙子和和水的流動。

因為當他長大,孩子不再只沉浸在感官層面的快樂,而是會上升到對知識,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所以,旅遊地和旅遊目的的選擇,考慮更好地匹配孩子當下年齡階段的特點和興趣。

錯過了學齡前的出遊計劃,後來就計劃幼升小的暑假去新加坡,當作進入小學的慶祝。但由於去年忙著從深圳遷居武漢和房子裝修等事情,這個計劃又被擱淺了。直到小學一年級上完的這個暑假,終於實現了。

出國親子游第一站選擇新加坡,也是和孩子年齡段有關係的。他正好處在6~9歲的文化敏感期。對於文化敏感期,是這樣解釋的——

這個敏感期的孩子有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而新加坡正好是一個多元文化,安全舒適,特別適合親子旅遊的國家。也正因為它很小,不用疲於奔波。旅遊回來後,有朋友問我對新加坡感覺怎麼樣 。我說,挺好啊,一個乾淨、安全、開放、友好、多元的國家,是我心中趨近完美的地方。

2

旅遊前的準備

這次旅行,同行是兒子在深圳幼兒園的同班同學燈燈,還有他的媽媽。我們能約到一塊,還得感謝我媽的提醒。

在新加坡酷航廉價航空上定的去程機票,我和孩子兩人直飛才1000多元。但廉價航空上不提供免費餐飲,如果需要得自己另購。返程的機票由於定晚了,酷航直飛一個人要3000多了。然後我只好選擇了海口中轉的機票,還貴了一倍。

所以,儘可能提前買機票,容易買到價格低廉的機票。

感謝燈燈媽媽,在市區找到了一家位置特別好,價格相對便宜的酒店。這家酒店在克拉碼頭附近,周圍有兩條地鐵線,到熱門的景點區,小印度,車水牛,濱海灣花園,博物館都很近,步行或者1~2站的距離。

我們前5天住在市區,後面2天去了聖淘沙島,在島上的酒店住了後兩晚。中途,燈燈媽媽帶燈燈還去了一趟馬來西亞樂高樂園。據說這個樂園適合2~8歲的孩子,再大一點可能就覺得沒意思了。

對於行程,我們沒有提前做什麼準備,也沒有查攻略,只是大致了解了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我和燈燈媽媽都是比較隨性的那種,不趕景點。我們都是前一天晚上討論,第二天去哪裡?然後才決定的。早上睡到自然醒,兩個娃在房間裡玩得依依不捨快要吃中飯了才出門。

趁這次出遊,給兒子買了一個行李箱,是他自己在京東上挑選上。兒子為擁有他專屬的行李物品,喜歡得不得了。

也趁著這個機會,讓他學著旅行前的物品整理。我教他畫行李物品的思維導圖,先分類再列出一項項物品。然後收拾好一樣物品,就打一個勾勾,這樣避免遺漏。

防蚊藥,青草膏,紙巾這些是他自己收拾的,比我還細緻。包括衣服、洗漱用品、幾本書和玩具等等。開始他打算帶很多書和玩具,我跟他說,只挑選幾樣就好了,帶上飛機的行李箱有限重的。而且在新加坡你要買了新玩具,都沒地方裝了。

所以這次出行,我們的物品都是各自整理,各自存放收拾,各自拖著行李箱。

我兒子對他自己的行李箱愛護有加。我說,要不我們把箱子託運了吧。他非不肯,他害怕箱子離開他的視線。他一直研究,託運的行李去了哪裡,到了機場後又怎麼拿回來。為了讓他放心,我特意讓他在取行李的傳送帶那裡看了一會。

同行的燈燈媽媽,看到離開酒店時我兒子都是自己收拾物品,他自個拖著箱子上下電梯,進出地鐵,上下公交車,她很感嘆也很稱讚。發現放手,很多事情其實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

3

在旅行中的成長

遊戲闖關登上飛機

在外出行,孩子一般是父母的跟隨者。而我覺得不妨趁這個機會教教他。

我們一邊辦理登機手續我一邊告訴他怎麼做。第一步,先在大螢幕上,根據航班號找到辦理值機的櫃檯號。第二步,到值機櫃檯遞交護照領機票。第三步,過安檢,找到登機口。第四步,從登機口登機,找到自己的座位號。

坐上飛機後,我給他畫了一個流程圖,引導他怎麼看機票上的信息。返程的時候,我就特意考考他。給看他看我們的航班號,讓他找值機櫃檯。

拿到機票後,讓他看機票找登機口。好像遊戲里通關一樣的,得到什麼提示信息然後去到下一關。

旅遊不僅時帶他看世界,也帶他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則。當他長大以後第一人到機場時,不會覺得惶恐,那個時候我也不用像個囉嗦大媽似的要叮囑他這的那的,因為該做的功課已經預習過了。

他也問了很多問題。媽媽,為什麼飛機上不讓帶水呢?飛機上有水喝嗎,有廁所嗎?那些傳送帶上的行李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飛機上的窗戶那麼小呢?……如果第一次帶娃做飛機,做好回答十萬個為什麼的準備。當然也特別珍惜這第一次,因為好奇心只有這麼第一次呀。

找出十處不同

我答應他在新加坡可以買幾樣喜歡的禮物,但我跟他說,我們也有一個任務挑戰。要發現新加坡和咱們中國至少十處不一樣的地方。

很快我們就發現了,錢幣不一樣,國旗不一樣,語言不一樣。兒子一上巴士就發現司機坐在右邊開車,車靠左邊行駛。坐電梯要靠左站,建築物的風格不一樣,地鐵線沒有編號,人行橫道的標記不一樣,過馬路要按按鈕,在肯德基里可樂要自己接……很快就找到了十多處不一樣的地方。

在新加坡工作的高齡老人很多,餐廳里常常可見做老人和殘疾人做服務員。一個老奶奶顫巍巍地收拾餐盤擦桌子,一個殘疾老人跛腳,給我們端上來飯菜和找零,這說明社會就業的包容。

如果孩子的年齡再大一些,可以從更加深層的層面跟孩子去討論,歷史與法律,教育和文化等等,這也是我更感興趣的方面。

兒子問過我很多問題,有一個問題我印象深刻。我們在濱海灣花園看完燈光秀,晚上步行回酒店的路上,他問我,媽媽,為什麼新加坡這麼多人說中文啊?我說,因為新加坡有很多華人,他們或者他們的祖輩們從中國移居到了新加坡。

但我覺得這個解釋多無趣,正好想到一首歌,SHE的《中國話》。我說,因為中國強大了,也有很多人想了解中國,想到中國來旅遊工作生活,所以他們學會了中文。

我打開這首歌,手機單曲循環放著這首歌,一遍遍聽著節奏優美的繞口令和歌詞,「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我們一路步行了2,3公里走回了酒店。中途路過一個有沙池的兒童樂園,兒子在那裡和一個當地小朋友玩耍了一會,兒子聽不懂他說的英文,時不時喊我過去幫他翻譯。

那真是一個美好的夜晚。就像在新加坡國立博物館的一張手寫卡片上看到的: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帶著愛出發,對目的地的愛,對出發地的愛,我們在旅程中,也終將遇見愛。

回到孩子的視角

陪他完成第一次乘坐飛機的體驗,和他一起在雲霧森林裡觀察植物,研究食蚊草,在博物館裡聞每一種植物的味道,在科學館裡互動每一項他感興趣的項目。在魚尾獅公園的廣場,他饒有興趣趴在垃圾箱邊上看如何處理自動分類。

在環球影城,去洗手間出來後,他很興奮地跟我說,媽媽,這裡洗手間的標誌是一個國王和王后哦!

回到了孩子的視角,為他每一個新奇的發現而感到欣喜。我為孩子解答各種問題,帶他看遍千萬萬萬,反過來,孩子有趣的眼睛,也滋養了我作為成人日漸疲累的心靈,仿佛進入小王子的童話世界。

原來旅行,不僅是孩子的成長,也是大人的成長。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