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讀書的事兒,估計10個家長有8個會焦慮。平日監督和檢查孩子作業事小,可是面對激烈的競爭,孩子的未來有著太多的不確定,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如果孩子英語有基礎、數學沒問題,而且家庭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話,完全可以考慮送到新加坡留學。

首先,近十年全島生育最高峰的2102年也就出生了4.3萬個孩子不到。因此,這邊每屆學童加上外國留學生估計也就5萬左右。競爭雖然激烈,但絕對不是千萬級那種。

數據來源:ICA
其次,這邊學制相對合理。孩子進入中學畢業之後,如果成績不是非常拔尖的那種,而家裡又想早點讓孩子自立,可以讓孩子在中學畢業之後先讀理工學院,早點自謀生路。同時,這也不妨礙孩子繼續升學深造。只要孩子自己肯用功,並且在理工學院期間成績優秀,仍然可以在理工學院畢業後繼續報讀本科。晉升的通道並非唯一,各種通道也始終敞開,只是路不同而已。
第三,既能面向世界,又能不丟根本。島國雖然工作和教學語言是英語,但華語卻是華人孩子的必修課。所以,在全英文教學環境中,孩子除了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英語,同時也不會丟棄中華傳統和文化。學業有成之後,向前可以走向世界,向後可以退回中國。別人是進退兩難,你卻可以進退自如。

第四,小班教學,更利於孩子成長。島國無論是國際學校還是公立學校,或者是私立學校,都是小班教學,老師可以均衡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不會因為孩子起步差而嫌棄,也不存在孩子背景不好而遭受歧視。老師盡職盡責,努力教好每一個孩子。
第五,相比填鴨式教育,主動教育更合乎未來發展。這邊教育,從小就教導孩子獨立自主,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家孩子現在還不到三歲,每天在幼兒園已完全自主進餐、自主收拾書包和儲物格等等。所以,在島國,無論孩子是從工藝學校畢業,還是從理工學院畢業,甚至是大學畢業,鮮少能夠見到啃老族。不管從哪個學校畢業出來,年滿21周歲就意味著完全成年,都要自謀生路。結婚、買房,全部是自己的事兒,父母給些支持那是情分,不給支持也是理所當然。實際上,絕大多數孩子成年後都不會再依賴家庭。結婚、買房,基本不需要依靠父母的支持。

最後,未來10年是島國老齡化階段,對有想法的家長而言,絕對是個機遇期。島國生育率低迷,未來10年65歲以上人口將要增加近一倍,從目前的50萬增加到95萬。要應對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壓力,在生育率無法明顯提高的情況下,只有增加移民的數量,進一步輸入青少年人口。

當然啦,也有很多人會說,到島國留學費用太高。其實,和歐美澳洲比起來,島國留學費用低得太多。如果說到英美每年需要50萬人民幣,那麼到新加坡只需英美的一半費用而已,但是島國的優勢卻非英美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