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與STEM的差別在哪?
-在於A !
什麼是STEAM?
S =Science(科學)
T =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 =Art(藝術)
M =Mathematics(數學)

A是什麼?
A指的是liberal arts人文藝術,包含了Humanities人文學科與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而非單指art藝術,這樣就太小看STEAM中A的重要性了。
但凡人文、歷史、哲學、藝術、設計、社會研究等都是在STEAM的A。
Q1. 而為何STEAM的A/Liberal Arts人文藝術是如此重要?
因為人文藝術是以人為本,探求「需求」。
而STEM是滿足需求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其中的M/Math數學則為STEM的基礎,也如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數學為科學之母。

Q2. 那我們要如何將人文藝術帶進去我們的STEAM課程?
這必須要先了解什麼是「需求」,以人為出發點的「需求」。一個好的人性產品與解決方案,要能精確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人為本。
而好的「觀察」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這也是STEAM課堂上很強調平日的「觀察」與「思考」:
若一昧以技術導向為出發點,將各種最新科技與技術加諸在產品,而忽略了人們的真實感受與需求,就會成為使用者不必要的功能與服務,套一句話,這就一點都不人性了呀!
STEAM的A,關鍵在於「設計思考」。
工程融入人文:
人文教育是『消失的基礎』,若能在工程教育融入人文教育,讓未來的工程師培養出預測、定義與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將是重要的教育改革。
工程領域學生的課表中的人文課程目標,常讓學生覺得這些「必修」的人文課程和自己的專業不相關,因此,學生難以感受人文教育的價值。

然而,要解決當前世介面臨的問題,如消滅飢餓、預防恐怖主義、減少碳足跡,都需具備跨領域訓練,人文思考至關重要。
在工程教育融入人文教育能幫助未來的工程師具備預測、定義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將工程教育結合人文課程的課表,即為歐林工程學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校長Richard K. Miller所稱工程教育中「消失的基礎」(missing basics)。
包括設計、創意、團隊合作與跨領域思維,以及了解一個計劃背後的社會、政治、歷史與經濟內涵,皆是人文教育的支柱。
新加坡重視STEAM綜合教學
當地學生已開始學習

在新加坡,約七成男性大學生修讀工程與建築、資訊科技,以及科學、數學與統計課程,女性大學生中修讀這些課程的也有四成。可以說工程學也支撐著新加坡的未來經濟。
不過,正如新加坡經濟已隨著發展變得更為複雜,工程學也必須跟上STEAM的步伐。
新加坡重視STEAM綜合教學,因為生活中發生的大多數問題都需要應用多種學科的知道共同解決。自2014年起,新加坡教育部與新加坡科技館合作,在中學推行STEAM有關的應用學習項目,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促進終身學習。
根據調查,東南亞企業對STEAM方面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新加坡修讀STEAM學科的學生超過52%,明顯高於其他東協國家35.8%的平均值,新加坡要繼續鼓勵STEAM相關人才培養,這是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據新加坡教育部表示:邊實踐邊學習,而且不設考試,動手的樂趣讓STEAM應用學習項目在中學生中廣受歡迎。目前新加坡62%的中學提供了STEAM相關應用學習項目。
例如新加坡巴特禮中學運用STEAM來完成「香水調配」應用學習項目,是目前新加坡首個選擇該主題的學校。該中學的學生不僅可以學習香水調配技術,還能親手設計和調配反映自己個性的香水。
STEAM應用學習項目分為8大領域,12個主題,每門課程都附有實操項目。希望通過STEM應用學習項目,讓學生可對未來的學業和職業做出更好、更明智的選擇。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海上遠程操作車輛(ROV),課程開始時將邀請一位海洋研究工程師向學生展示ROV以及一個簡化版本的海洋機器人,在之後的課程中,學生們將自己動手逐步打造該機器人。
新加坡的學生在進入高等教育後,就會發現STEAM與他們在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及大學裡學習的課程息息相關。一般包括工程、信息、通信技術及生命科學等。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這些課程將建立在學生之前對STEAM的了解和興趣基礎之上,為他們開啟令人興奮的職業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