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新能源車出海東南亞的步伐持續加快,在進軍歐美市場遇阻後,中國車企開始把銷售火力集中到東南亞市場。2024年,中國至少有七個電動車品牌登陸新加坡,其中前11個月註冊的中國電動車共6498輛,遠超2023年全年的1659輛。

圖源:FACEBOOK
中國新能源車企集體進軍新加坡
近日,根據新加坡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去年銷量最好的中國電動車品牌是比亞迪,共有5068輛註冊。名爵和廣汽埃安分別以433輛和293輛排在第二和第三。而去年進入新加坡市場的中國新能源車企主要有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奇瑞汽車、極氪、賽力斯、比亞迪以及合眾汽車。
據了解,在新加坡買車的費用全球最高,擁車證價格不斷上升,讓許多消費者打退堂鼓。此外,本地汽車市場規模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市場要小很多,車商必須在價格和品質上競爭,才能吸引已經為數不多的潛在買家。
儘管如此,新加坡仍在短短的兩年內吸引至少10個中國電動車品牌進駐,主要是因為本國政府大力提倡使用電動車,而且擁有良好的充電設施。

圖源:FACEBOOK
小鵬汽車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在新加坡的發展潛力巨大。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氣候、出行方式,以及消費者對綠色出行的認知,都非常適合新能源的推廣。新加坡與香港類似,新能源的滲透率實際上已達到70%至80%的水平。
雖然本地汽車價格不菲,但新加坡人均收入高,仍有許多人買得起電動車,未來電動車價格會繼續下滑,到時會有更多人負擔得起,所以說新加坡對於中國車企算是真正的潛力市場。
新加坡已成中企出海東南亞關鍵跳板
事實上,中國電動車品牌齊聚新加坡並非只是為了搶占市場,畢竟新加坡的市場空間極其有限。中國車企出海的目標是整個東南亞,新加坡只是跳板而已。
要知道,歐盟對中國汽車徵收最高45.3%的關稅,美國則徵收100%的關稅。相對來說,東南亞的進口門檻較低,以新加坡為例,進口汽車需要繳交相當於抵岸價20%的國產稅。當前,東南亞已成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加速出海的布局中,中國車企與東南亞的經銷商建立廣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高級講師蔡道鋁博士分析,東南亞是中國汽車廠商的主要市場,也是價值鏈的必要環節。這個地區肯定會大量使用電動車,許多區內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擁有生產電池的龐大天然資源。所以東南亞不僅是電動車的消費市場,也是電動車價值鏈的重要部分。

圖源:FACEBOOK
不僅如此,東南亞人口多達7億,市場規模龐大,而且擁車人數不多,電動車滲透率也很低,所以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來說具有巨大增長潛能。此外,東南亞獲得當地政府保護的汽車製造商很少,外企進入市場的挑戰較歐美市場小很多。
不過,這並不代表東南亞就能取代歐美市場。畢竟歐美消費者的購買力較高,而且歐美是中國以外的最大汽車市場。鑒於此,雖然東南亞靠近中國主場,當地政府也歡迎外企,但它不能取代作為歐洲和美國。
因此,中國車企集體出海東南亞不僅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更多也是為了鑄造品牌形象,以便於將來在全球推廣中國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