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數學的熱度越來越高,孩子數學啟蒙,很多家長都選擇採用新加坡的教學方法。
新加坡數學確實有著一套非常成熟且備受讚譽的課程結構。新加坡數學的教學方式強調對基礎概念的理解,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它從0基礎開始,逐步提高難度,一直到六年級,內容覆蓋面廣,而且具有完整的體系。

那麼新加坡數學和中國數學、西方數學有什麼區別呢?新加坡的數學教育到底強在哪呢?相信家長們看完這篇文章就會有答案。
新加坡 VS 中國 VS 美國
中國
中國數學就是完全抽象的,側重訓練頭腦計算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如訓練運算口訣、背誦運算公式等。解答應用題時,中國學生五年級就開始方程的學習,重點學習各種運算規則,用抽象的代數符號,比如x、y來寫公式與運算解題。
美國
美國數學側重把抽象化的過程以實際現象來表現,教學著重探索實踐;但有時候會覺得本來很簡單的抽象邏輯問題,被複雜的具體化了。
新加坡
新加坡數學側重圖像建模(即CPA教學法),要求學生通過畫模型的方式「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清晰明了地掌握解題思路,及培養數學意識,孩子們重點學習畫模型的解題方法。

接下來就舉個例子,讓家長們能形象的了解這三大數學學習體系的區別。
問題是:有1個蘋果和2個橘子,問一共有多少個水果。
中國孩子看到題目會直接擺出算式:1+2=3
美國孩子會畫出1個蘋果和2個橘子,數一數得到3個水果
新加坡孩子則會這麼做:

通過畫模型的方式,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然後轉換為1+2=3的等式。
可以看出,新加坡數學吸收了美國數學的「建模"方法,相比於中國「一步到位」的抽象式學習法,多了一個過渡的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
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加坡數學的精華是什麼?
新加坡數學精華是:通過長期的CPA訓練,培養學生建立比較系統的數學思維,找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連接點,從而在複雜問題面前可以快速理清解題思路,找到解決辦法。
CPA教學法,又稱 「三步教學法」,在數學啟蒙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數感」,包括了三個方面: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簡單來說,就是:
第一步,生活常識(具體的事物)
第二步,數學模型(畫框、線條等)
第三步,數學算式(加減乘除)
新加坡數學的最大特點,在於放大了"P-形象化"這個過程,這個步驟通常被稱作Model Drawing。
其實,中國的數學基礎教育,其實也有「模型圖」。
咱們國內小學時候也學過線段圖,餅圖,表格法,這些都曾經作為解題的輔助手段,只不過不像新加坡那樣作為學習的主要方法。
比較來看,中國的數學教育,多數情況下是從C直接到A,沒有特別重視中間P,也就是畫圖理解的這一步。
而理解能力,是啟發孩子數學思維的關鍵,機械的大量背誦口訣,反而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方式。
新加坡數學學什麼?
其實中國與新加坡的教材大綱都差不多,只是在安排順序、深度、廣度上有些許差別。為了方便家長們對比、參考,我們整理了新加坡孩子各年級數學教材的解析。
各年級教材解析
01 K階段 適合年齡:3-6歲
內容重點:
K階段的練習冊包含3本:N、K1和K2,內容包含了50以內的數數,20以內的加減,5以內的乘法以及基本的形狀、顏色、時間。
難度體現:
K1難度雖然已經到了20以內的數字識別和加減法,實際題目難度是循序漸進的。雖然全文都是英文,且在內容里還會涉及英語的學習,但是以圖片為主,沒有英語基礎也可以學。

02 L1-L3階段 適合年齡段:6-9歲
內容重點:
L1到L3階段主要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1000以內的加減,10000以內的加減,乘法,除法,錢幣換算,時間,形狀,容量,重量,長度的測量和計算,平面幾何、角、面積、條形統計圖、分數。
難度體現:
在這個階段,需要用建模練習數字結構,用建模法數字結構講解加法,也會更重視應用題的練習。
03 L4-L6階段 適合年齡:9-12歲
內容重點:
涵蓋100000以內加減,10000000的讀寫,三位數、四位數的乘法除法,分數、小數的加減乘除,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時間計算,圖表,比率,小數、分數和百分比的轉換,平均數,代數,速度計算。
難度體現:
這個階段會開始要求孩子根據線形圖表分析數據,圖表題將幾何、分數等內容結合在一起,而且平面幾何題開始涉及立體幾何和空間思維。閱讀理解的句式也變得更加複雜了,涉及內容也更加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