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是讓每個學生都變成全能的「天才」,而是讓他們成為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的「自己」。小文印象里,似乎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害羞的,害怕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擔心犯錯誤..(小文也不例外。)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里,
宣揚的也是「中庸」的處世之道,
不上不下是為中庸。
沒錯,一個隊伍中,
最前面和最後面都是不安全的,
中間剛剛好。
但是,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生活環境下,
缺乏勇氣,保持中庸,
最終往往意味著走向平庸。
新加坡在發掘學生個性
以及潛力方面有自己完善的體系,
在各階段的教育系統中,
都包含著各種學習計劃,
幫助那些具有特殊才能以及興趣的同學,
幫助他們接近夢想。
多樣化的課程輔助活動

新加坡的學校都有很多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活動。與中國學校里的一些課外活動或拓展課程、選修課相比,CCA要重要得多,每個學生都得選。有些核心課程可能只學一二年,而CCA要一直學到畢業,花的時間也很多。而且是記錄在成績單的,從小學到初院,全部有成績記錄。
教育部有嚴格的規定,所有的學校必須開設足夠多的CCA課程。不同學校的內容不一樣,普通的中小學大概有三十來種,有些初院可能多達七八十種。一般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推行課外活動,每個孩子必須選至少一樣CCA,會一直持續到大學。新加坡的中學和小學都只上半天課,下午有充分的時間上CCA。
CCA種類
攝影、電影製作、國際禮儀,高爾夫之類是熱門。
喜歡體育的孩子可能會選攀岩,保齡球,游泳,划艇,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曲棍球、跆拳道、柔道、中國武術、合氣道、空手道、劍道、馬來武術、西洋棋,桌球。
更多的是音樂美術舞蹈之類的,音樂類常見的有合唱團、華樂團、西洋銅管樂團、馬來竹筒樂隊、弦樂團、鋼琴、口琴、手搖鈴、舞台劇、 古箏等;
美術類有剪紙、書法、繪畫等;舞蹈則有華族舞蹈、馬來族舞蹈、印度族舞蹈、戲曲、芭蕾、街舞等。
也有些喜歡學術的孩子喜歡選生命科學、電腦技術、蔬菜種植、天文學、無線電之類。
新加坡中小學眾多,
為了打造學校的特色,
很多學校在全面發展應用學習課程時,
著重針對自身特點專門為學生打造
獨具特色的專項課程。
另外,新加坡有些中學還會有
應用學習計劃(ALP)
有非常多的「枝蔓」,
涉及眾多專業方向,
旨在用「因材施教」的觀念,
發掘孩子們身上各具特色的潛能。
並且最終,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個性,
有能力,有責任心,自信的新時代公民。

新加坡學生在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習之旅中採訪公眾
走出舒適區

學生們通過一系列有趣的任務來磨練他們的演講和寫作技巧,比如從頭開始製作播客,並運營他們自己的新聞博客。而這些活動促使學生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通過ALP,那些以前害怕說話的學生會逐漸開始自由地表達自己,與他人互動。學校也希望學生們走出學校,成為一個有能力,有信心表達自己的人。
除了這些學校的任務以外,學生們還可以接觸現實世界的經驗。學校會邀請當地的電台,新聞從業者來到學校向他們傳授經驗,也會帶學生參觀真實的廣播電台,並讓他們體驗。
學校的專項計劃會讓更多的新加坡孩子,更加放得開,更自信勇敢的表達自己,這一點是很多國家的教育工作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鼓勵學生了解交流的藝術

社會發展到現在,藝術已經遠遠突破了繪畫、音樂等傳統文化的定義。它開始涉及更為廣闊的領域,鼓勵創造力,耐心以及決心的價值。交流也不再僅僅是面對面的對話與書信,它還可以是電影,視頻、社交軟體、海報等等全新的視覺傳達手段。
在新加坡一些中學裡,學生更進一步地在視覺傳達的應用學習課程中學習交流的藝術。
視覺傳達藝術

這項計劃在中一至中三之間推行,學校將為學生提供有關創意部門內部運作的見解,學生們也可以藉此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的,也將有機會在視覺傳達的各個方面進行實踐學習,比如攝影,電影製作以及插圖等。他們也必須研究如何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課堂活動中去。學習課程非常豐富,除了學習視覺傳播行業的技術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訪問和提檢數據來提高分析,口語和聽力技能。

不論是通過CCA的課外活動
還是學校的專項課程
學生都能從自己的整體提升
與作品中獲得成就感,這讓大家都興奮不已。
在學生離開中學後,這也讓他們學會如何獨立。
小文溫馨提示

英語是新加坡政府的官方語言,日常媒介,所以在準備過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視,著重準備。
學校的專項課程涉及各個領域,電台傳媒,無人機,程序,音樂,考古等等,這些課程的設立為就讀於新加坡中小學的孩子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選擇機會。也為孩子打開了一扇扇窗口,透過窗口,可以看到的是他們各色各異,五彩繽紛的人生之路。
除了在校外有用的學習技巧外,學生們在進行課堂活動時也學會了堅持不懈的價值。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每年會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以期望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新加坡優厚的教育資源。新加坡小學教育從學前教育到小學畢業,都會計劃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讓每個階段的學習對孩子有所幫助!
編輯:科小文 |作者:小耳朵 |審核:李琦
本文系科文教育原創,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