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部長王乙康宣布了新的措施,以更好地為新加坡人的終身學習未來做準備。這包括重新調整學術嚴謹與熱愛學習之間的平衡。

「學習不是競爭」
中小學生的成績不再是第一名、第二名或最後一名。

教育部表示,取消年中考試將為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在「關鍵過渡期」進行調整。
新加坡從明年起,小學和中學的成績單上將不再顯示孩子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不僅會停止顯示學生在班級或同學中的地位,其他刪除的信息包括:
平均等級
最小和最大分數
不合格標記的下劃線和/或著色
年終成績及格/不及格
意思是學科的成績
總體標誌
L1R5(英語加五門相關科目),L1R4, EMB3(英語,數學,最好的三門科目)和EMB1(初中)
由明年起,小學一至二年級的所有考試亦會取消,而任何形式的評核均不計入總成績。
教育部表示,教師將繼續通過討論、作業和測驗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學校將使用「定性描述符」等其他方式,代替分數和年級,來評估學生在這兩個層次上的進步。
對於小學和中學年紀較大的學生,每門課程的分數將被四捨五入,並以整數形式呈現,沒有小數點——以減少對學業成績的關注。家長將繼續在家長會期間收到有關孩子在學校學習進展的信息。
下文是他在舉行的年度學校工作計劃研討會上對學校領導講話的節選。


教育的變化是永恆的
我們不會為了改變而改變。當我們改變時,我們會小心翼翼地保留我們系統的核心優勢,以提供學生在計算、讀寫和關鍵軟技能方面健全的價值觀和強大的基礎。如今系統已經很好地開發了,我認為我們不再處於構建階段。然而,隨著它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在這個成熟的系統中,系統內部存在著權衡,我們必須採取足夠大膽的步驟,在需要的時候重新平衡這些權衡。
我在新加坡經濟學會(Economic Society of Singapore)的演講中闡述了四種這樣的權衡。
首先,在嚴格和快樂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希望系統有多大的健壯性,我們需要學生努力學習,而不是讓學習變得有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我們許多人意識到,學校的教育面臨著壓力過大的風險,或許應該放鬆一些。
第二,強化與模糊學術差異——我們希望考試成績作為安排和錄取的工具,能夠有多麼細微的差異,而不是模糊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以便在不鼓勵學校里過度競爭的文化的情況下,衡量學習成果。
第三個權衡,個性化與污名化——我們的課程如何迎合不同學習速度和學習需求的學生,而不是無意中污名化某些學術傾向較低的學生群體。第四,技能與書面資格的對比——獲得Nitec證書、文憑或學位等證書的重要性,與獲得能讓一個人在工作中發揮效力的技能的對比。
教育改革的下一個階段將涉及有效、果斷地重新平衡這些權衡,許多舉措已經開始實施。
1997年,我們制定了「思維學校,學習型國家」的願景,加強學生的思維和探究。在這一改革的早期階段,我們將課程內容削減了約30%,加強了教師培訓,並鼓勵各學校分享最佳實踐和想法。
2005年,我們開展了「少教,多學」的後續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教學。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真實的學習經驗幫助教師更好地吸引學生,培養他們的批判能力。之後,課程進一步減少了20%,為更積極和獨立的學習創造了時間和空間。

教育部部長王乙康表示,教育部將於2019年取消小學一、二年級以及中學一年級期中考試的所有加權考核。小三、中五及中三的年中考試將於二零二零年及二零一二年取消。
「思想學派、學習型國家」是在國家和系統的視角下建構起來的;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少教,多學」——這兩者仍然是相關的和重要的。
但為了幫助我們的學生迎接不確定、不穩定的未來的挑戰,我們必須記住,他們才是將面臨未來的人。我們需要開啟一個新的變革階段——一個基於學生視角的變革階段。
下一個階段——為生活而學習
我把這個階段稱為「終生學習」。
「終身學習」是我們的學生需要具備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態度和一種技能。這也是我們學校系統的一個主要考慮因素。
為什麼這一點變得如此重要?過去,新加坡吸引跨國公司在這裡設立工廠和辦事處。我們是世界領先的磁碟驅動器生產商。我們知道跨國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教書,我們教育,我們讓我們的學生做好準備來填補那些明確的工作崗位。
今天,跨國公司把他們的創新中心和研發中心設在這裡。創業公司遍地開花,希望能想出下一件大事。我們正在見證「熄燈製造」的出現,即整個工廠實現自動化。你走進它,什麼也看不見,但在後台,你有不同技能的人員來設計系統,並確保它繼續運行。
如今,你可以在樟木機場4號航站樓辦理登機手續,而無需與任何人接觸,這完全重新定義了一名客戶管理人員應該做什麼。這些創新中心、初創企業和自動化環境正在創造未來的就業崗位。我們對這些工作有一些想法,但還沒有確定的想法;我們的學生將要從事哪些工作?
我們的學生需要有韌性、適應能力和全球化的視野。他們必須離開教育系統,在他們的餘生里,仍然感到好奇和渴望學習。
這些特徵不僅僅是形容詞,我們一個接一個地把它們勾出來。這是我們心態的根本轉變。
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試圖學習編程。我認為它很好地解釋了終身學習的概念。這真的不是尋找下一個課程,並試圖用掉500美元的技能未來的信用。
相反,它是關於習慣一種不舒服的狀態。他的主要收穫不是他學到的技術編碼技能,而是習慣了不斷感到不足的感覺。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一位編程教練對他說的話:「你需要習慣一直處於缺乏知識的狀態。」
同樣的問題你不會解決兩次。你解決了一個問題,下一個問題就更有挑戰性了,你又一次感到力不勝任。所以只有不斷缺乏,你才會不斷補充新技能。
我在許多老年學習者中看到了這種態度,他們顯然是終身學習者。
許多人不太懂英語,也不懂IT。但他們有動力學習使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並接受電子支付,以儘量減少去自動取款機的次數。這對他們來說是不舒服的,但我看到這些先驅和梅德卡世代成員的決心。
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更廣泛的教育目標,考試和成績就會成為孩子一生中相對較小的里程碑。坦率地說,在考試中取得成績的能力在孩子日後的生活中可能並不重要。
考試和課堂測試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需要以合適的數量使用它們。它們是教學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幫助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
嚴謹與快樂的平衡
我們知道,當學生不再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死記硬背和高風險考試時,他們會從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
並不是說這些在學習中是不可取的。相反,它們有助於形成更先進的概念和學習的基石,並可以反覆灌輸紀律和彈性。
但我們需要在嚴謹與快樂之間取得平衡,而且有一個相當強烈的共識,即我們過於傾向於前者。當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練習和準備考試,而不是真正明白需要去尋找,什麼才是對他們的未來重要的,這又是否是真正受益於他們呢?
我們有一些考慮。首先,進一步削減課程的空間很小。我們已經在1998年和2005年進行了兩輪重大減排。進一步減少將面臨教學不足的風險。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遏制努力膨脹,重新審視我們的評估負擔和學費負擔——這兩者都增加了重複和不必要的努力,學習相同的,甚至更少的材料,以便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其次,無論我們可以為學生騰出多少空餘時間,我們必須避免傾向於用額外的練習和練習來填滿它。相反,把這當成是我們回到學校,回到校長和老師的課程時間,為了更好的教學和學習。
YUTORI挑戰
最後,我們必須小心,不要矯枉過正,以免在無意中破壞我們系統的嚴謹性。日本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經驗,我們可以從中學習。20世紀90年代,他們在學校系統中實施了一項名為Yutori的計劃。對於懂日語的人來說,Yutori的意思是「放鬆」。
目的是減少死記硬背和記憶工作,引導學生學習創造力和軟技能。
但此舉事與願違——隨著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成績的惡化,家長們的焦慮情緒上升,學生們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因此Yutori政策不得不被解除,五年後,政府不得不重新增加課程內容和教學時間。
Yutori的初衷是好的,但它的目標是超前的,而且它的實施,沒有一個相當不合適的名字的幫助,被認為是一個過於激烈的舉動。
我們可以借鑑日本的經驗。這是一個有啟發性的例子,展示了我們在重新調整我們的系統中快樂和嚴謹之間的平衡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減少評估負荷
基於這些考慮,我們決定採取減少校本評核的方法。
我們以前已經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教育部從2010年起取消了P1的年中考試和年終考試。對於P2的學生,我們進一步取消了年中考試。
因此,我們減少了低年級學生的壓力。今天,每個人——老師、學生、家長——都習慣了不用擔心P1和P2的大部分考試。學術成績和嚴謹性沒有受到影響,我們將在這一良好工作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我們知道,教與學包括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法和評估,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強大的三角關係。今天,這三個組成部分並不平衡。由於我們過分強調評估,我們無意中減少了學校專注於教學的時間。因此,我們會採取另一項重大措施,在小學和中學的兩年制學制中,每個學制的課稅負擔會減少百分之二十五。
我們會刪除所有P1和P2學生的加權評估。這意味著除了已經刪除的內容外,我們還將進一步刪除P2的年終檢查。學校也不會將任何評估計算在P1和P2的總分中。
我們需要認識到,學生們經歷了不同的學習階段:從低年級到中年級,再到高年級,最後到高年級。每個階段都需要一個重要的過渡,學生需要一個適當的跑道來適應新的要求。
為了幫助學生在轉型過程中樹立信心,培養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不應該在這關鍵的幾年裡草率地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考試。因此,我們亦會取消P3、P5、S1及S3的年中考試。
學校和家長不必擔心變化的速度太快。我們將分階段實現這些更改。
2019年,我們將取消P1和P2的所有加權評估,以及S1的年中考試。P3、P5和S3的年中考試將於2020年和2021年在兩年內取消。
考試和班級考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們需要適當地使用它們。它們是教學的一部分。它們幫助老師評估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幫助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
無論如何,使用形成工具,如工作表、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來衡量學習成果和每個孩子的強項。這些都不是高風險的考試或考試,會導致大量的課程時間損失。我們的重點是把課程時間還給學校,讓學習和教學自由。
更好的教與學
這些變化將如何累積?
這段時間現在又回到了學校和教師身上,有了它,就可以靈活地走出教學和學習的節奏,從而避免為了考試和考試而瘋狂地匆忙完成教學大綱。我希望學校能善用這段時間,例如,進行應用性和探究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