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瑋 April Tang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
工商管理碩士
畢業後留校工作兩年
站在2019年的年末,我已經回國近6年了。但是在新加坡的學習和生活似乎像是讓我背上了一個充電背夾,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的給我充電。不誇張地說,如果說別人是可樂,帶著氣兒,總會消;而我是只鬥雞,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我頑強的鬥志來自於在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6年的學習和生活,它給了我: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里的骨氣和刻入生命的堅強。
2008年某日的一個下午,我惜別爸爸媽媽,除了兩個大箱子,我帶著標準的中國式英語以及一顆惴惴不安、忐忑的心踏上了去往新加坡的旅程。
我記得我抱著書,穿梭在各個不同教室的炎熱潮濕的午後;也記得連空調面板都似乎在發抖的17℃的教室;但是我更記得的是,即使教室空調開得很足,而當被老師提問的時候,冒出來的熱汗依然記憶如新。
記得有一次,Brandon老師叫我回答一道英文選擇題。我似乎連題都沒看明白,當我茫然若失地看著他的時候,我也聽到有同學在提示我,有同學在不耐煩地希望課程繼續進行。但是Brandon老師用慢下來的語速換了一個方式再次向我提問,並且耐心地對大家說他要等到我明白。下課後,我去向Brandon老師表示感謝,他建議我去參加大學裡面的Toastmasters俱樂部。之後,我就與Toastmasters結下來不解之緣,就算回國之後,我也找到了北京的俱樂部。至今,我已經在Toastmasters活躍了近12年,目前正在準備在我所工作的學校成立學生與員工Toastmasters俱樂部。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像Brandon老師一樣的人,耐心、專業、關心學生;也讓更多像我一樣的學生得到可以被認可的機會和提升的機會。




從在大學開始學習英語語言預備課程、到研究生預備課程、再到研究生課程以及兩年的大學工作,大學給了我無數引以為傲的經歷,更珍貴的莫過於這期間認識的朋友、同事和領導。他們是無數個優異的個體,就像是閃閃發光的星星一樣照亮了我的大學經歷。
在大學裡,做公益就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大學裡面還專門設有志願者社,不論是到機場迎接新同學,還是代表大學到社區協助安排現場以及照顧老人,穿著大學志願者T恤的我們是先遣部隊一樣的存在,那是我生命中最自然的經歷公益的樂趣的時光。
從大學回國後,做公益的習慣似乎刻入了我的生命。除了參與公益活動,我和一位中國朋友、一位德國朋友一起創辦了北京樂觀者國際俱樂部,並且一起給河南的22個孤兒的希望之家送去需要的幫助。我想,是大學將一顆善良的種子落在了我的心田,讓我更有能力的去幫助需要的人。


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身邊每個人的陽光向上,都讓我沒有精力消極。大學裡面的生活是有溫度的,是脈搏的跳動、是灑脫的歡樂、是拼盡全力的果敢。新加坡有無數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成就了一處處別有特色的風景,可徒步、可騎行。大學裡就有一個徒步俱樂部,師生都可以參加。也是在大學,我有了第一次參加徒步的經歷。
在大學參加工作之後,我還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長跑,那是一屆「run for purpose」的員工公益跑步賽事。那時的我是跑不下來的,雖然只有5公里,但那也是我的第一個長跑。我記得身邊同事給我的鼓勵,現在都還記得那一份專注的享受和跑過終點的喜悅。誰知,這一跑我便開始了對跑步的熱愛。
回國後至今,我每年都會至少完成一個半馬。就在去年,我也初次開始嘗試越野賽,今年還參加了香山的越野夜跑。每次都會經歷想要放棄的時刻,每次到終點卻都會給自己下一個「下次要更好」的決心。除了跑步、徒步,我還組建了足球隊,和更多喜歡奔跑的朋友一起享受運動的魅力。

SPORTS
運動

大學學習結束後,我非常幸運的得到了留校工作的機會。它來之不易,且奠定了我從事教育工作的堅實基礎。從大學學生轉化為大學員工,我開始幫助著如同當年的自己一樣的孩子,大學又一次在我心裡種下一棵苗,一顆對國際教育的激情,我熱愛這份事業。
回國後這幾年一直在國際教育中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我領悟到了好的教育是有方法的,好的教育必須面向生活。當我反觀詹姆斯庫克大學對我們的教育,我可以堅定地說,我接受了好的教育。我希望可以把自己從大學經歷的、學習到的、感受到的轉換為人生價值,送給我的學生們。

我們看到太陽發出的光需要8分鐘,看到海王星反射出的光需要4個小時,看到銀河系邊緣的光至少需要2.4萬年,而我們看到宇宙中離我們最遠的那顆星星發出的光需要139億年。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時間才能被看到。感謝大學,讓我所到之處,遍地陽光;讓我夢的遠方,溫暖而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