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0月末小假期的第一天,外面就下起了雨。還在猶豫要不要起床的探店君,收到了朋友組火鍋局的邀約信息,便馬上起床。
朋友告訴我:「這是新加坡獨一無二的潮汕牛肉火鍋,國內已經這麼火了,難道不去試試麼?」
「那...就試試?」

「沒有一頭牛能活著走出潮汕」
朋友在路上說了一句玩笑話,探店君心裡在嘀咕著:「雖然潮汕人很愛牛肉,但潮汕菜素來清淡,牛肉火鍋會不會沒味道?」
帶著疑問,探店君來到這家潮汕牛肉店。

地點與價位
這家潮牛店在東海岸附近,附近沒有靠近的地鐵站,探店君一行人拼了兩輛車前往。
位置:195 E Coast Rd, Singapore 428900
價位:人均 40新
電話:6909 8783
環境


一進店,首先吸引探店君的是背景牆。

探店君發現這家店獲得2019年大眾點評最佳美食獎。

環顧四周,餐廳裝修簡約有格調,座位寬敞,絲毫沒有擁擠的感覺,感覺自在舒服。

精緻講究的身體部位分布圖畫在牆上
菜品
探店君準備點菜,菜單簡潔明了,示意圖很清晰。

上面細緻地畫著牛肉部位分布圖。平常只知道牛腩、牛筋、牛肚、牛肉,沒想到其實還有這麼多選擇。
老闆走過來,很耐心地向我們介紹牛的不同部位和其特色。

我們一行人想吃的各有不同,老闆推薦我們點一份」全牛宴「,每個部位都不會錯過。
接著推薦我們點兩種湯底:潮汕牛肉鍋和招牌潮牛鍋。

香飄四溢
涮鍋之前可以先喝一碗濃香四溢的牛肉湯,探店君和小夥伴們已經忍不住開始喝湯了。

猜猜哪個是我
牛肉陸陸續續上桌,我們也開始迫不及待,興奮地搓手手!

開動,乾杯!
招牌潮牛鍋 VS 潮汕牛肉鍋

左側為招牌潮牛鍋,右側為潮汕牛肉鍋
湯底乃火鍋的靈魂所在,湯底如果不夠濃,不夠鮮,口感也不會好。

招牌潮牛鍋
招牌潮牛鍋是東南亞才有的湯底,牛骨的香味伴著淡淡的藥材味慢慢飄來。

潮汕牛肉鍋
潮汕牛肉鍋里僅有玉米、蘿蔔、黃瓜片,一眼能見底。探店君好奇的是這麼普通的底料,香味怎麼這麼濃郁? 很想舀一碗湯,先來嘗嘗它鮮不鮮。
涮肉順序

牛肉和其他菜品很快就上齊了,滿桌的菜品讓探店君一時不知如何下手,老闆很熱情地過來微笑提示:
「牛雜、牛肚、牛筋和牛肉丸要先下鍋,因為久煮不爛,越煮越香!而後涮牛肉也非常講究涮的順序,要從瘦到肥,等所有鮮牛肉涮完才能下其他的食材,這樣湯底才會保持清爽、鮮甜的口感。」

老闆親自示範
老闆還親自貼心地演示了12秒涮嫩肉,手法嫻熟。鮮紅的牛肉隨著筷條落入漏勺,漏勺下沉,牛肉完全侵入湯汁中,接著攪拌。
牛肉在幾秒內就變了顏色。涮好的牛肉呈裸粉色。咬一口牛肉,口感相當滑嫩,齒頰留香。

牛各部位及對應菜品
有了老闆的親自示範,探店君有了自信,嘗試自己涮肉。
將牛肉按照由瘦到肥的順序用漏勺一一將牛舌、 三花趾、五花趾、匙柄、匙仁、脖仁、吊龍、肥胼(pián)依次放入湯底中,按盤上推薦的涮肉時間,一待牛肉變色就撈起、開吃,慢慢品味,不同部位的牛肉口感確實不同。

出鍋照大特寫
牛舌被切得極其薄且均勻,口感嫩滑略帶嚼勁。聽說一頭牛僅能切出三盤,很珍貴。這次探店君能吃到覺得很開心。

三花趾、五花趾都挺Q彈酥脆。
三花趾是牛的前腿肌腱部位,紋理清晰、肉質酥脆,只要涮8秒就可以起筷了。

五花趾是牛後腿大腿內側肌腱。經絡明顯,類似三文魚花紋。大概涮上12秒,口感特別、相當彈牙,令探店君記憶最深。

匙柄是裡脊肉內層,是牛肉中最好的部位之一,中間有一條像鑰匙柄的肉筋紋理,涮10秒左右就可以吃了。沒有一點腥味,口感滑嫩爽口且有一定拉伸感。

匙仁靠近牛肋骨,比匙柄肌間多了些細細的筋膜,比匙柄口感更為軟嫩,推薦涮8秒。

脖仁,又名「雪花牛肉」,位於牛肩胛靠近頭部,聽老闆說這是最頂級的部位,量少而精,通常一頭牛隻能出5-10份的脖仁。
脖仁的油花和精肉呈網狀分布,狀似「雪花」,上面油花分布越美,表示脖仁品質越好。

吊龍是牛脊背上的肉,也是西餐里的西冷牛排原料。

品嘗後感覺,與牛排厚實的口感不同,多了幾分層次感和韌度。
如果你想吃肥而不膩的牛肉,那麼肥胼可是首選了。肥胼是牛腹部的夾層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肥牛。

切得極薄,精肉和油花紅白分明,十分漂亮。
涮10秒後就可以起筷,感受濃郁肉汁在嘴裡上演大合奏。探店君覺得肥牛口感更接近大眾的口感。

臉頰肉和潮汕火鍋的搭配則是這家店創新的吃法,只有在新加坡才能吃到,口感非常滑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