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留學生海申的情況比往年都明顯,這裡面有多個原因。有的是因為疫情,覺得歐洲或北美這邊夠嗆,亞洲是最後的陣地。有的是因為今年的確競爭也激烈,都集中在這一年,gap的,defer的,以及本身要去美加然後轉場的。好學校的名額不夠分,多申幾個地區,多個機會。
所以今年好多學生都是幾個地區聯合申的,我見過多的申美國、英國、hk、新加坡的。這麼一套下來,學校申請了不下20個。最少的最起碼也英港,然後申的多了,拿的offer多了,反而特糾結。到底去哪?

我們今天分析下目前幾個國家的申請錄取情況和進度,順便在申請難度和競爭情況方面做下對比。
1.英國
你說英國難申嗎?其實英國每年都一年比一年難申,畢竟留學生比例是同步在增長的。只是加持到這一年,英國部分qs靠前的學校有更難申的趨勢。最直接的學校是華威和帝國理工這兩。位置少,申的人多。至於LSE這種,我個人覺得差別不大。LSE的確是每年都挺難受很的,特別是集中在商科等專業。而且學霸拒的多了,感覺錄取的有的反而沒有比被拒的學生情況好。就背景已經到那個點了。錄不錄除了文書可能就是運氣的差別了。
今年嘗試探索了下牛劍這兩個學校的錄取情況,發現其實還是特別難申的。首先是材料要準備更多,雅思要求,以及績點。基本國內能錄得均分也都在90+了。而且基本都是個人經歷很豐富,很少把自己寒暑假給耽擱下來的那種。簡歷好多能寫滿2頁或者三頁。而且,的確是更多的優先錄取英本的學生。英本的發了10個offer,國內的最多發一個。所以大家畏懼這兩學校是有道理的。本身難度在這,就有的學生表示,想下就行,申就算了,壓根沒指望。

其他幾個像KCL可能是英國前50 qs裡面最好申的一個。今年愛丁堡的情況也特別嚴峻,感覺商學院甚至要低於5.9%的錄取率。其他學院比較教育類的目前還沒啥動靜。估計難度也會有個上調。
2.中國香港地區
都說港校今年的bar低,更好申請。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前幾天港大下了一大批offer,各種專業的都有。就被愛丁堡拒了港大錄的也有好幾個。
hk的錄取形態和英國還是有差別的,hk更看重本科是什麼學校,對績點卡的並不嚴格。你均分是83還是86差別不大。但英國就不行,好的學校分不到,第一批名額不會有你。

舉個例子,像交大的82,這個分數申英國很多基本好的學校都不要,分數就不夠,只能去申下80分要求的專業。不要去說ic和lse這種了。申華威這種扣分得都不穩,但申科大和港大基本就都錄,很穩。
雖然hk申請形勢比較好,目前錄取率毛估計也有超過20%+,基本好多2+2英本的學生甚至也都在申港三。

然後offer下的都挺快,但也愁,因為hk的學校押金來得也快,但其他地區好的學校offer還沒來。要先交下港校這邊天價留位費,就很難受。像香港科技大學,有的學生1月15號 就要交押金。而港大的Global Management這種,有的學生已經交了8萬的押金。然後蛋疼的事情來了,ic這種拿offer了。
就問你,選哪一個?很多學生會覺得,ic是好點,但占位費要不要舍,就很糾結。多申的毛病就出來了。
3、新加坡
新加坡最近也下了一輪結果,像NTU的business Analytics以及acc等專業。NUS也有MQF等專業在給offer。

今年新加坡這兩所學校,申請難度可以說是神仙打架來形容。特別殘酷。目前看到的拒信遠遠多於offer量。可能之前也沒太多關注坡二這兩學校。就代著申,發現這兩學校其實也還好。好多學生也都能去,但今年,幫學生代申一輪發現,像nus和ntu的ae都被拒。就去年,差不多北京的這個時間點早就出offer了。
也是有點難受,可能這兩學今年在QS排位上繼續晉升也有關係,畢竟是霸榜亞洲最強前三的學校。

就對比了下新加坡和英國的王曼愛華等學校的難度,可能只有愛丁堡的部分專業難度是和坡二差不多的。其他估計曼大商學院可能會有差不多難度出現吧。其他華威和KCL直接被滅。
也就是說,今年新加坡的申請形式,甚至比英國更熱門。可能只有LSE和IC能治下,我估計同時拿到ucl offer,很多學生今年也不一定會選去英國,好多今年直接會選ntu和nus。
目前來說,這兩學校放的結果還比較少,好些個還在剛剛拿到面試,求面經的狀態。但需要做好新加坡今年會比較難錄的心理準備。
總了個結:三個地區,就國內學生的申請人數和競爭激烈程度而言,今年新加坡是大於英國大於港校這麼個趨勢的。

至於申請難度,以商學院而言,英國的LSE、IC、ox和cam這幾個還是領先難申的。ucl開始估計就和坡二差不多程度了,然後香港的高校今年墊底。
但最終入讀率而言,我覺得今年新加坡會最高,其次是香港的港三,最後才是英國。疫情會占據他們考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然還有費用啊等綜合情況。
其實每個地區,很多學校錄取的要求,去向,都不太一樣,都各自有特點,而且如果專業不一樣,差別一樣會很大。這樣從申請難度和競爭力去比對學校來說有點略失全局性。但沒辦法,至少目前不曉得應該怎麼展開去比較。
也就大概聊下大致形勢,希望大家在多地區聯合申的時候,稍微有那麼點概念去比較下。其實都是好學校,回國基本都在券商投行的第一梯隊裡面。然後需要看專業,看你的校友去向,最終加分的是這些。對你來說,還是需要定位好自己未來工作想去哪裡,而這個企業,他們的畢業生都大概是哪些學校的,收什麼學校的比例更多。對你來說最終選擇上會更好參考。
就在wb上大家也在投票,但基本是止於對學校排名上的考量,這種投票不能說都對,但有可能讓你錯失和你最有緣分的那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