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鳴傑(左起)、陳楚寰與陳麗貞。(檔案照片)
(新加坡訊)來臨的星期五(9月29日)就是中秋節,找來本地藝人和電台96.3好FM、UFM100.3DJ和大家分享他們的難忘中秋,以及今年會如何過節。
徐鳴傑說「會送長輩月餅,以表達對他們的尊敬以及重視。最難忘以前在上海住在弄堂,屋前有一條挺窄的街道,如果想要送鄰居一些東西,但又不想特地走去他家,就會用竹竿傳遞,中秋節我們就把月餅裝在塑料袋,然後用竹竿送到鄰居家的窗口。
到了晚上大家就會聚在街道上一起吃西瓜和月餅,而我最喜歡的是拉兔燈。」

張哲通(左)與林茜茜。(檔案照片)
張哲通最難忘封路辦夜市:
「一般都會和家人聚在家裡點燈籠吃月餅,最難忘童年的中秋節。我們家是開零售店,店屋前就是馬路。中秋節時,店家會把路封起來,布置一番,會有嘉年華和夜市,現場有很多遊戲和表演,包括唱歌、二十四節令鼓、猜燈謎等,真的很懷念。」
陳麗貞憶賞不到月的中秋:
「今年中秋好姐妹的兒子結婚,所以會去參加喜宴和大夥一起過中秋。最難忘的是有一年在朋友家,雖然沒有下雨,但是有厚重的雲層將月亮遮住。不過大家還是很開心一起吃月餅、提燈籠、猜燈謎,飲酒作樂過了一個賞不到月的中秋節。」
陳楚寰自製燈籠 喜歡燭點亮那一刻:
「當天放工後會享受一下獨處時間,吃月餅賞月。我小時候自製燈籠,我特別享受製作的過程,也特別喜歡完成後把蠟燭點亮的那一刻,感覺特別奇妙和美好!」
林茜茜難忘隨阿嬤逛月餅市場:
「最難忘和阿嬤在世的時候都會去逛月餅市場,這個習慣讓這些節日都會變得特別有意義,因為阿嬤讓我們更加有凝聚力,大家會聚在一起。」

葉麗梅(左起)、麗儀與安娜。(檔案照片)
麗梅燈籠燒壞鬧情緒:
「沒特別慶祝,但會切月餅給爸媽嘗嘗…難忘小時候,爸媽會帶著我和哥哥去公園提燈籠,那時燈籠是紙糊做的、點著蠟燭,一個不小心打歪了就會起火,結果有一次真的發生,我因為燈籠燒了而鬧情緒。搞到最後,爸媽得跑去雜貨店再買一個新的給我。」
麗儀女兒小時曾被燈籠音響弄哭:
「中秋節當天除了值班也去主持戶外活動。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飯聊天。最難忘的是女兒小時候中秋提燈籠,曾被燈籠發出的音響弄哭。」
安娜內蒙賞滿月 想起蘇東坡:
「在空中慶祝。不過,前夕星期四正好是《娜些歌》,播和月亮有關的歌曲,大家開心一下!中秋節最喜歡燈籠,但是好多年沒有提了!難忘的是帶團到內蒙,在大草原上看到似乎很『靠近』的滿月,想起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傑奇(左)、與文鴻。(檔案照片)
傑奇愛傳統紙燈籠 牽心緒喚回憶:
「年紀越大,對中秋節的感覺越淡,對我而言,只是另外一個月圓的日子。但是,有一樣東西還是能夠牽動我心緒、吸引我眼球的,那就是燈籠,尤其是傳統紙燈籠,相信能喚起我的童年美好回憶吧。哈哈。最難忘的應該是80年代跟當時少年兒童廣播研究組的組員們到東海岸,我們三、四十人入夜時分要提燈籠沿著海灘散步時,突然刮狂風下雨,一大群人濕漉漉髒兮兮地擠在小小的涼亭避雨,燈籠全都報銷了,但沒有人在意,繼續嬉笑玩鬧,笑成一團。」
文鴻中秋前後返鄉為雙親慶生:
「在新加坡過。因為中秋節前後分別是我爸媽生日,所以前後都有回老家慶祝。今年我參與電台慶生活動堅持21天活動,在戒肉。 再加上中秋節當天是星期五我有值班。」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