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中小學生在去年展開的一項國際數理評估調查中 再次名列榜首,數理表現展現高水平
#SINGAPORE#
新加坡教育部12月4日發文告,公布我國學生在「202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簡稱TIMSS)的表現。這項調查針對小學四年級和中學二年級學生,每四年進行一次。抽樣選出接受調查的6500多名小學生和4700多名中學生來自全國各校,共有64個國家和地區參與這一輪調查。

圖表來源:聯合早報
平均分最高五大教育體系均來自亞洲
新加坡小四生在數學取得615平均分,台灣以607分名列第二。平均分最高的五大教育體系都來自亞洲,當中包括韓國、香港、日本。中二生表現最佳的五大體系同樣來自亞洲,新加坡以605分蟬聯榜首。
科學方面,新加坡小學生的平均分為607分,表現比2019年的595分好;中學生的平均分為606分。
教育部指出,調查結果再次肯定我國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的一貫好表現,超越其他參與國和地區的同齡學生。
表現較弱新加坡學生平均分
仍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即使是分數最低20%的本地學生,他們的平均分,還是高於國際平均水平。以小學為例,這組學生在數學取得547分,仍高於國際平均的503分;科學則取得543分,也高於國際平均的494分。至於中學,數學和科學的國際平均分都是478分,表現較弱的本地學生,分別在數學和科學取得525分和526分,比國際平均表現來得好。
這項調查由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進行,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和推理能力。教育部說,新加坡學生在數學和科學都展現很強的應用和推理能力,能利用數理概念解決問題。
這項調查把學生的表現分為四個等級,最低為基本,最高為優等。新加坡38%小學生和39%中學生,同時在數學和科學達到優等,高於國際中位數的3%。調查自1995年推出以來,新加坡每一輪都參加,曾在2003年、2015年和2019年名列第一。
新加坡更多學生對數理有信心 調查也發現,更多學生有把握在數理取得佳績。約30%的中學生自認數學和科學表現佳,這個比率比2019年的25%高。不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下降趨勢,這與許多參與國和地區的趨勢吻合。教育部說,對科目的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育部將繼續與學校、家長和利益相關者合作,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