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光是學習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充滿變動的世界。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應用知識、甚至是創造知識的能力。
—— 孫桭煒
新加坡教育部課程司副總司長
在未來課室充分發揮每名學生的潛質!

學習空間如今已擴大至課室以外的活動現場與網上平台,新加坡未來教育也不會局限於課室,因此不能單從縮小班級人數著手,師資更為關鍵。

在提出動議時,引述多個調查結果,例舉縮小班級人數的好處:
小班制讓教師與學生有更密切的互動,學生在學習上可有更大的參與感,並培養溝通技巧、自信等。此外,小班制可能減少學生對補習的依賴。
建議展開研究,了解學生人數從每班平均30多人,減到20至25人後對學習成效的影響。
教育部部長黃志明在回應時舉出教育制度的改變,目的在於更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的求知者。

黃部長指出:「學習空間擴大至課室以外,讓學生汲取更實際的學習體驗。支持學生為未來做好準備,關乎的已不僅是班級人數,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他們學以致用。」
新加坡各校發展廣泛的應用學習項目。學生通過課室以外的體驗,包括課程輔助活動,以及網上平台來進行自主學習,這些都不能以班級人數衡量。科目編班計劃則讓學生根據能力靈活選科,實行小班制。

目前,小學和中學的學生對教師比例分別是16對1,以及12對1,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標準相等。學校也能靈活地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小班制的輔助班。
教育部部長黃志明強調:
「高素質教師依舊是改進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未來的課室不同於往日。我們會繼續投入資源支持教師的持續培訓。」新加坡教育為何躋身全球第一?

最新PISA測試排名
PISA最新測試數據顯示,在閱讀、科學、數學三方面評比中,新加坡學生均列第一,且將第二名遠遠甩在身後。
PISA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每三年舉辦一次,在72個國家和經濟體中共抽取約54萬名15歲的學生參加閱讀、科學、數學三個方面測評, 被譽為是「教育界的世界盃」、「世界上最重要的測試」。
PISA不僅被認為是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評估,也被認為能反映各個地區的教育水平。
其實,這樣的世界第一,並非一朝一夕。新加坡的教育工程,從20年前便開始動工了。新加坡教育教改有以下兩個關鍵點。

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新加坡師培目標——培訓老師成為「終身學習者」,老師們也在教育現場強調「應用式」和「主動式」學習。
新加坡政府近20年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可是這個「高分」國同時也是「享譽世界的壓力鍋」,同中國及其他亞太國家一樣,新加坡教育同樣無法掙脫考試升學的枷鎖。
任何教育體制的弊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可是不同的是新加坡根據本國國情不斷地做著更落地的教育改革,這也是其能躋身世界教育冠軍的主要原因。
無論哪國教育都有自己的問題,教育是一個重要而又複雜的事業,每個國家都要根據國情因材施教,努力建立適合自己國情的教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