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多元化的新加坡,各地美食也都薈萃於此。最近就有網友發表了帖子,分享了他了解到的新加坡擁有的特色美食。
作為一個建國56年的國家,新加坡是世界各地風味美食的彙集之地,這裡是美食的天堂,有中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的美食。
比如辣炒螃蟹、叻沙、娘惹、肉骨茶、咖椰醬土司、海南雞飯等等。

新加坡口味就是那種你用一句話描述不出來的口味,又酸又甜還有點辣,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在舌尖上碰撞跳躍,所以鼻子眼睛眉毛也跟著一起跳躍,就感覺生怕你一口下去太平淡了,所以給你一個口味的「盛宴」。
新加坡多元融合的美食文化不僅表現為不同類型美食的匯聚、不同國別食客共享美味,也體現在一道道特色料理的發展演變中。海南雞飯、叻沙等料理都體現出本地化和融合化的特點。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量瓊籍華人來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帶來了海南雞飯。這道菜以海南文昌白斬雞搭配米飯,輔以老抽、姜茸及蒜蓉辣椒醬作為醬汁。
新加坡獨立後,政府對當地華人製作的傳統美食較為重視,運用各種媒介進行推介,使海南雞飯成為世界知名的料理。世界各地但凡有亞洲菜的星級酒店裡,自然少不了這道被西方人認為是新加坡「國菜」的海南雞飯。

很多菜都是華人改良過的,中餐館也不少,粵菜很多,Jurong point有一條港式街,據說新加坡建國的時候最本地的居民實際上是廣東人,所以茶餐廳、燒臘什麼口味都不錯。
其他烤魚、重慶小面、龍蝦也尤其多,喜茶、海底撈是商場標配。就辣度而言,真的很迷。有些的重辣等於不辣,但有些外賣一家麻辣香鍋點了重辣差點原地去世。
總覺得新加坡的華人餐廳少了點什麼味道,想來是文化和歷史沉澱的味道。就像深圳的感覺一樣,據說深圳建的時候也參考了新加坡,快節奏,整齊劃一,都是單薄而靠規則撐起的高度國際化的文明。 馬來菜、印度菜、泰國菜遍地都是。一個國家的飲食能看出文化,中餐歷史悠久各種花樣講究很多甚至禮儀也很重要,西方快餐文化符合商業社會的基本思維,東南亞就簡單很多,以前經濟本來就不發達所以手抓飯咖喱各式香辛料。
除了大菜,水果也別有風情。 但榴槤,並不便宜!有些20新一公斤,也就是快100人民幣一公斤,和國內並不差太多,好在的是種類比較多,核很小的也有,比如金鳳、黑金貓山王、紅蝦王、金枕、蘇丹王什麼的,那種稍微帶著一點點苦的軟糯感,並不會很快發膩,一股自然的氣息蕩漾開來。

再比如,在新加坡你可以一個人吃雞飯,甚至一個人吃火鍋,但絕對不能一個人吃榴槤。榴槤要和好朋友一起吃,一起弄髒手,一起到口臭,才能吃出味道。所以和朋友在水果攤消費時,它代表著友情。都說一起吃榴槤之前是朋友,一起吃榴槤之後才能論兄弟。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水果,這裡舉幾個不常見的:龍貢(外表像龍眼但裡面是一瓣一瓣的,酸酸甜甜)紅毛丹(外紅色的毛裡面像荔枝,很甜很好吃) 黑柿(綠油油的外表,心黑,果肉的顏色跟巧克力的顏色差不多,而且吃起來的口感是軟綿綿的,還有一股巧克力的味道) 釋迦(佛首果,和國內甜的發膩的口感不同,這裡竟然是酸甜的果汁口感,一口驚艷) 蓮霧(國內也有,但是這裡尤為清爽和飽滿多汁)、人心果(紅薯口感,軟糯超甜)等等,不同口味的人都可以嘗試。

對亞洲人來說,飲食是一種享受、一種文化,很有「家庭味」。雖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生產方式,食品經營業已不像過去那般傳統和淳正,但你要用心去找,還是可以找到舌尖上的驚喜。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莫落懸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