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長們對把孩子送去島國新加坡的興趣越來越濃,留學生在坡過得好不好?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今年因為疫情,新加坡從2月開始限制入境,4月初開始居家隔離,期間管控措施都極為嚴格。因此正承受著巨大的挑戰,2020年二季度新加坡GDP萎縮了40%;未來情況如何還並不明朗。
對於計劃出國留學的家長和學生來說,由於政策的不確定性,歐美等熱門留學歐美似乎重新燃起了對新加坡留學的熱情,新加坡位於亞洲前列,對語言的要求也是英語。

圖片來源於Travelzoo
今年是我在新加坡新加坡留學的第十個年頭,在這期間,我有幸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這個特別難忘的時刻,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新加坡留學的經驗,也給大家做一個比較。

初上「坡」:超強老師+中西結合的課程 新加坡有四所公立大學:NTU(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US(新加坡國立大學)、SMU(新加坡管理大學)和SUTD(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其中SM2獎學金項目是和NUS、NTU合作,而我就這樣被分到了NTU。下文內容也是以NTU的大學經歷為主。
從小就對數學比較有興趣,也參加過一些競賽,大一入學我選擇的是數學與經濟專業(MAEC)。這個專業是SPMS(School of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的數學系和 HSS(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的經濟系的合作項目。

而從熱度及入學A-level要求來看,NTU最火的是南洋商學院(Nanyang Business School),開設Business和Accountancy兩個專業,孫燕姿就是NBS的校友!

圖為孫燕姿從前所住的宿舍 除此之外,NTU還設有工程學院包括電子電機工程(孫燕姿的爸爸以前是該系教授);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及計算機工程等專業;傳播與信息學院(Wee Kim Weeschool of communication),李光前醫學院(與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合辦)
聊一聊我在NTU印象最深刻的課程吧。
一個是大二的選修課Chinese Economy。新加坡吸引了很多優秀的教授,因為新加坡教師的工資很有競爭力,而且這個國家對家庭非常友好。NTU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大多來自歐美名校。
Chinese Economy的老師Tan Kong Yam是普林斯頓經濟系本科,在史丹福大學3年念完PhD,此後在胡佛研究中心、世界銀行、新加坡金管局都任職過。目前除去學校職務也在新加坡一家大對沖基金做合伙人,在課上講中國經濟的時候可以自信滿滿地。
另外一門是大一通識教育我選修了中醫課。NTU的教學模式與美國類似,教授主導大課(lecture),小的習題課(tutorial)由PhD授課,但在課程內容方面卻做到了非常有特色的中西結合。
南大中醫館在整個新加坡都赫赫有名。這門中醫課的課程由4名中醫館的醫生合力完成,涵蓋五行、中醫藥材、人體經絡等等有趣的話題。在大學的四年里,我保持著健康的作息時間,11:30就寢,早上7:30起床,這在大學生中似乎很少見,這主要是因為老師反覆強調每個人體器官需要休息的時間,以及熬夜對身體的傷害。
在課程的分數系統方面,新加坡相較於亞洲教育,也更接近於歐美模式,設置A/B/C/D,保留了良性競爭的同時省去學生對於100分制的執念。

NTU著名的心形草坪

珍貴的交換經歷 除了學術和社團生活外,NTU非常強調與社會的聯繫,所以大學四年里我身邊的同學們大多完成了海外交換/本地交換/實習。工學院的同學們在大二大三需要進行一個學期算學分的IA (Industrial Attachment),學生和企業進行雙向選擇配對。
海外交換的時光也是我大學生活里最珍貴和美好的回憶。NTU的交換分為海外交換和本地交換(NUS/SMU),大二開始每學期都可以填寫志願申請海外交流,NTU是按照GPA高低和學年高低(大四臨近畢業更有優先權)分配機會,NUS部分名校會安排面試。世界各地能夠交換的學校很多,有同學選擇了歐洲一學期走了十個國家,有同學選擇加拿大冬天滑雪滑到痛快。
因為有美國研究生申請的打算,我選擇了位於休斯敦的Rice University。交換學期轉學分不轉成績,給了大家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感受文化享受校園和與海外同學的交流。沒有參加過海外交流的學生將優先考慮本地交流,但由於我的GPA和較高的學術水平,我還有幸在NUS做了一學期的本地交流,住在NUS的宿舍里,體驗了與新加坡其他學校相同的氛圍。

圖片來源於網絡
NTU比年輕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更長(排名更高),學術氣息也更濃厚。我一學期選修了兩門經濟學課程和一門統計課程,總的來說,這些課程內容難度和老師的要求都比較高。
說到中國學生的適應性,新加坡真的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留學的地方,連超市的收銀很多都會說中文。所以如果想要未來在這裡定居下來,父母過來什麼的都非常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