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明日報)
作者 侯佩瑜
愛喵星人又住在組屋的蟻粉,日後或許不用再偷偷摸摸地養貓了。
國家公園局旗下的動物與獸醫事務組(簡稱AVS)已擬定貓只管理框架,將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徵詢公眾意見,其中也會探討是否適合在組屋單位內飼養寵物貓。
根據目前的建屋局條例,政府組屋單位內是禁止養貓的。
當局的理據是,貓一般不願意像狗那樣被主人拴著,又無法乖乖留在家中。如果讓它們隨意走動,可能會在公共場所脫毛或隨地大小便,而且喵星人的叫聲也會對鄰居造成困擾。
因此,建屋局自1989年就立法禁止居民在組屋單位內飼養貓,觸犯條例者可被罰款不超過4000新元。
然而過去33年來,在組屋內偷偷養貓的人並不在少數。只要沒有打擾到鄰居,大家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接下來,當局計劃通過新框架推行三大管理寵物和社區貓的策略,鼓勵公眾更負責任地飼養和照料貓兒。
紅螞蟻參考了貓只管理框架的問卷調查,整理出「如果組屋允許養貓了,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況」?
為貓兒註冊和植入微晶片

(新明日報)
當局將擴大寵物狗現有的註冊和微晶片植入計劃,來涵蓋寵物貓。
有了晶片,在疾病暴發或動物被遺棄、丟失時,能有效追蹤動物的下落。另外,加強了可追蹤性,也有助於防止寵物主人遺棄寵物等不負責任的行為。
換句話說,如果貓貓闖禍了,更容易找到主人算帳。
如果養貓執照製得以實施,也可能會像狗執照一樣,貓主需要為其已絕育的貓只向AVS申請一次性執照。
至於這個執照多少錢?目前,飼養每隻絕育狗的一次性執照費為35新元。
根據目前寵物店執照頒發條例,執照持有人只能從持有AVS執照的寵物農場、 商店、符合AVS入口條件的海外來源,或其他AVS批准的來源處購買小狗。
也許,寵物店日後出售的貓只也必須來自經批准的來源。
推廣負責任的養貓行為

(新明日報)
根據問卷調查內容,負責任的養貓行為包括:
貓只主人應將寵物留在自己的居住範圍內,不要讓愛貓在鄰里遊蕩或隨意竄走,因為這可能會為社區帶來不便(如:隨意大小便,以及在夜間發出大量噪音)。這me做也能更好地保護貓,避免它們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如:從高處墜落、被車撞或碾壓、被其他動物攻擊等)。未絕育的貓只也可能會使社區動物種群增長。
為寵物貓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確保它得到最好的照料。這包括提供均衡飲食、出現健康問題時及時尋求獸醫幫助,以及提供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和腦力鍛鍊的玩具和設備。
聽說養寵物就像養孩子一樣,需要關懷備至,看了上述的「負責任行為」,紅螞蟻終於明白了。
日後首次飼養狗和貓的寵物主人,或許也必須參加強制性的短期線上課程(例如約30分鐘),來了解動物行為、寵物護理基本技能以及如何負責任地飼養寵物,然後才能獲得執照飼養動物。
這個課程可能會收費。
擴大現有的流浪狗絕育計劃,涵蓋社區貓

(聯合晚報)
關於野貓的投訴有:
喂食後,沒把食物或相關器皿處理乾淨
在組屋或私人公寓的樓層或走廊遊蕩和亂竄、弄髒周遭環境
噪音(貓叫聲)
曾被社區貓咬傷、抓傷、追趕
貓只繁殖並產下小貓
目前,我國有實施流浪貓絕育計劃來控制野貓數量。 這項計劃自2011年開始推出,AVS為絕育和植入晶片等程序提供資助,其他費用則由利益相關者支付,社區貓絕育後會放回這些地點。
當局正考慮把現有的流浪狗絕育計劃(Trap-Neuter-Rehome/Release-Manage)擴大來涵蓋社區貓。
透過計劃,當局將以人道方式捕捉流浪貓,並為它們結紮,儘可能交由動物福利組織重新安置,為它們找個家。如果無法為它們找到落腳處,它們將被安置在恰當地點終老。 當局從資助部分費用到負責全部費用,相信將能為更多未絕育的貓只結紮。從放歸社區到找人領養他們,應該能更好地控制野貓數量。
雖然目前只是在探討是否允許組屋居民飼養貓兒的階段,不少網民們呼籲當局,是時候讓已經非法居住在組屋33年的貓兒「合法化」,廢除這條過時的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