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料理深受馬來人、中國人、印度尼西亞人、印度人和西方人的影響,其飲食風格就與國民一樣,呈現不同種族色彩。不妨到訪熟食中心或購物中心的美食廣場,遍嘗令你大開眼界的美食,吃畢定必心滿意足!
這份清單列出我們評選為市內一流的美食好去處—這些食肆種類繁多,涵括不起眼的街頭車仔檔,以至時尚的頂樓餐廳等。
海南雞飯

推介:
海南雞飯以蒸雞肉配上雞湯油飯同吃,廣受歡迎,絕對是快捷又飽足的午餐之選!就這道菜而言,雞湯的質量至關重要,從蒸飯滲現的味道和香氣即可見一斑。不妨倒些蘸醬到雞肉上,細心品嘗!
辣蟹

這道菜採用硬殼螃蟹入饌,配以半濃稠肉汁和番茄辣椒醬膏烹制而成。經過蒸煮後,螃蟹的硬殼會稍微裂開;然後,大廚用由辣椒醬、茄汁和雞蛋調配的濃醬慢炒螃蟹,即可奉客!儘管菜名含有「辣」字,辣蟹卻不是那麼辛辣,一般配以麵包進食—雙手抓起吸滿肉汁的麵包,放進咀里至為滋味!
叻沙

叻沙是一種揉合中菜和馬來風味的湯麵,將米線泡在香辣椰子咖喱湯中,配以蝦、魚餅、雞蛋和雞肉同吃。叻沙款式多樣,而新加坡叻沙屬於「加東叻沙」派別,特色在於麵條會切成小段奉客,麵湯有時亦會加入螄蚶和豆卜。
炒粿條

粿條是一種白色的扁平麵條,配以老抽、豆芽、魚餅、蜆和中式香腸拌炒,即成一碟充滿「鑊氣」的炒粿條,在小販中心和餐館均有出售。廚藝高超的廚師會在熱氣蒸騰的廚房中烹煮麵條,為這道菜加添煙燻香味。
福建蝦面

褔建麵條加入蝦仁、雞肉片或豬肉片、魷魚和魚餅炒香,再以豉油、醋和辣椒調味,便成就出鮮味濃郁的福建蝦面!為減輕油膩感,每碗蝦面都會配搭參巴醬和青檸角同吃;而新加坡版本則採用厚身扁平的蛋面拌炒而成。
烤魔鬼魚

烤魔鬼魚起初是街頭小食,現已成為小販攤位的熱門海鮮菜式,經典製法是將魔鬼魚以厚厚的參巴醬腌制,然後用香蕉葉包裹,在烤架上慢慢煮熟。參巴醬是一種辛辣的調味料,基本成分為番茄粒、辣椒和蝦醬,相當惹味!
魚頭咖喱

這道菜的做法是把巨大的魚頭和蔬菜放在咖喱中煮熟,再配白飯或麵包享用,通常還會伴以一杯「酸柑水」或地道青檸汁佐吃。這道菜是起源於南印度,同時受到中菜和馬來菜的影響,某些版本還會添加羅望子汁,令風味酸甜。
沙爹

沙爹即是串燒烤肉,會配以馬來粽、花生醬、及以黃瓜和辣椒製成的調味料一起進食,用作配菜極具人氣,亦是非常理想的開胃菜或派對拼盤。沙爹散發濃烈的薑黃香味,皆因薑黃是主要的腌肉香料,而你可以任選豬肉、雞肉、牛肉或羊肉版本。
叉燒飯和叉燒面

叉燒是一道頗受歡迎的新加坡菜,源自中國,由烤紅豬肉和燒五花肉配以濃稠醬汁製成。廚師會在你面前即席「斬叉燒」,然後將肉片放在白飯或麵條上奉客。
煎蚝餅

煎蚝餅的做法是將用麵粉混調而成的蛋餅配搭蚵仔同煎,再伴以芫荽葉、脆豆芽和甜辣醬佐吃,口感可脆可軟,隨你喜好的烹調方式而定。
肉骨茶配飯

在排骨湯里加入中草藥和香料,並以生抽和老抽調味,然後燉煮數小時,便可製成肉骨茶!肉骨茶通常伴以蒸飯同吃,作為早餐,並衍生出多種不同款式,包括以雞肉製作的低脂版本,以及專為穆斯林教徒而設的清真版本。
咖央多士配地道咖啡

咖央醬是一款甜味椰子蛋醬,會大量塗抹到烤麵包上同吃;若配搭加入少許老抽調味的半熟雞蛋,便可加添地道風味!
椰漿飯

椰漿飯豐富暖心,材料包括椰漿白飯、蛋奄列、鳳尾魚、黃瓜片和辣椒醬,並以獨一無二的棕色紙張或香蕉葉包裹起來,別具特色。
印度煎餅和拉茶

印度煎餅是一種扁平狀的印度麵包,製作時可加、可不加雞蛋,配以濃郁的蔬菜扁豆咖喱同吃,風味最佳!而拉茶則是混有淡奶的茶品,從一個杯子「拉」到另一個杯子中,務求令茶身起泡,方可奉客。
專為嗜甜客而設的甜品

吃飯之時,建議配搭一大杯新鮮果汁或椰水,解一解渴!遇上天氣炎熱,不妨在飯後享用娘惹紅豆冰或珍多冰等地道冰凍甜品—娘惹紅豆冰的做法是在一堆碎冰上鋪上由果凍、紅豆、粟米和亞答子製成的各款甜糖漿,增添風味;
珍多冰則是一款混有椰糖、綠色粉條和紅豆的椰奶。如果你富有冒險精神,那就要一試「濃味甜點」,亦即號稱「水果之王」的榴槤!榴槤外皮長滿尖刺,體積較大,內里包含數瓣果肉,肉質綿密細膩,當中有一粒大榴槤核—對於榴槤,你要麼讚不絕口,要麼「耍手擰頭」;而以下描述相當貼切:「這款水果聞起來像身處地獄,吃起來卻恰如升上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