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陪讀政策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項福利政策,但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是很辛苦的事情。

什麼是陪讀媽媽?
在學生正式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學後,新加坡政府為了確保其擁有正常的學習、生活及安全問題,給予海外學生母親陪讀的政策,陪讀人選可以是母親,奶奶或者是外婆,其實,在新加坡以母親陪讀居多。在去新加坡陪讀的第二年,母親可以開始工作。
陪讀要求學生年齡在6歲-16歲之間。
什麼是陪讀證?
新加坡是亞洲教育重鎮,實行雙語教學。國內很多家長選擇把小孩送到新加坡留學,來新加坡留學的小孩,其媽媽、外婆、奶奶可以申請陪讀准證過來新加坡合法居留,照顧小孩。
申請陪讀的條件是什麼?
學生年齡 3-16 周歲,新加坡教育相關部門會認定學生若年滿 16 周歲,就已經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生順利申請到新加坡國際學校,或者進入政府中小學,媽媽方可申請陪讀
申請陪讀准證
申請陪讀的母親,學歷最好要在大專以上學歷,過低有風險。
申請人需要提交工作證明和收入證明。
申請人需要提供家庭存款證明。
申請人入境新加坡之前無犯罪記錄。
當陪讀媽媽的準備
做好應付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
很多在新加坡陪讀的媽媽會有自己的群體,她們在交流的時候最常聽見的話就是:「來新加坡之前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的問題。」
這裡所說的問題,潛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租房限制怎麼這麼多、工作要求怎麼這麼苛刻、照顧孩子好辛苦、與鄰居交流怎麼這麼困難等等。
所以,如果想要前往新加坡當陪讀媽媽,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隨機應變,應對困難,無論在國內想得多周全,在新加坡仍會遇到想不到的問題。

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語
儘管新加坡華人很多,即使不懂英語也能生活下去,但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如果對英語一竅不通,很有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之後的就業也會遇到困難。
新加坡並不大,如果英語不會說,那麼就相當於把自己封閉在更小的空間內,各種機會都難以光顧。
出行購物有講究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即使獨立多年許多生活方式至今還有英國的印記。
舉個例子,新加坡汽車駕駛員的方向盤及座位在右邊,車靠左邊行使,這些與國內完全相反。新加坡是一個法度嚴格的國家,所以千萬要注意,在新加坡開車,一定要先熟悉一段時間。
在新加坡,汽車行駛速度很快,出行時注意路況,遵守交通規則;公共場所絕對不可以隨地吐痰,丟垃圾!不然犯了錯很可能面臨難以想像的懲罰。
在新加坡陪讀期間,如何正確支援孩子的學業?
為了幫助在新加坡陪讀的媽媽們解惑,新加坡教育部本月組織了「為孩子過渡中學教育做準備」研討會,超過七百名家長和他們的子女參加這次研討會。
研討會的現場嘉賓包括教育部輔導主任蔡偉賢、精神科顧問李易豐博士、心理醫生林春光博士、兩個子女的父母桑傑·帕特爾和三個子女的父母譚建偉,他們分享了父母如何幫助子女保持積極的身心健康和支持他們理想的故事和經驗。
那麼這次研討會都提出了哪些建議呢?
讓我們的孩子掌握應付壓力的生活技能
教育部輔導主任蔡偉賢:
利用一些隨意的場合,比如吃飯時間,和孩子們開始對話,當孩子們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他們的潛在情緒。
我們也可以把我們自己在工作中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從而來幫助我們的孩子發展社交情感技能,讓他們未來能夠面對生活中的其他挑戰。
為我們的孩子提供積極的支持
精神科顧問李易豐博士:
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在他們收到他們的PSLE結果時做好準備,不讓自己感到焦慮。
如果我們能先排練和處理我們自己的反應,這樣我們就能對我們的孩子們表現出積極和適當的支持,這是有幫助的。
認識壓力的生理症狀
心理醫生林春光博士:
學會識別孩子的行為和行為的突然變化。當孩子們不知所措時,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情緒波動、食慾變化、情緒爆發、缺乏注意力和過敏等極端和慢性症狀。
經常聽孩子們說話
三個子女的父母譚建偉:
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時機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並定期與他們進行對話,這樣他們就知道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向誰傾訴,向誰尋求幫助。
參與孩子的決策過程,接受他們的建議
兩個孩子的父親,桑傑·帕特爾先生:
我通過提供指導來提供「幫助」。例如,我給出了一個限制,例如最多一個小時的旅行時間,並創建了一個矩陣或框架,用它們來繪製可用的CCA等。這有助於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有任何疑問或者建議歡迎私戳小助手
風裡雨里小助手在這裡等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