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3.2)的上午,先祝大家周末愉快。昨天的公眾號里推送了海濤寫的那篇《良心音樂才俊----葉良俊》,介紹了新加坡的著名音樂人葉良俊,看到文中寫到張學友1997年的專輯《想和你去吹吹風》中,葉良俊貢獻了《想和你去吹吹風》和《三天兩夜》這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忍不住想順著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
其實這張《想和你去吹吹風》專輯中有頗多的新加坡元素,不少新加坡的音樂人都參與其中。比如我個人版偏愛的那首《隱形眼鏡》,是張學友第一次與新加坡才子梁文福的合作,亦是梁文福本人很喜歡的一首作品。這首歌以近於詩歌意象的筆法,暗喻感情,雖然不如倆人後來合作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知名度高,但仍是一首佳作。一首歌曲走不走紅,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張學友的這張《想和你去吹吹風》中還有一首署名「瀧澤玖健」創作的《台北不是傷心地》,其實「瀧澤玖健」就是新加坡的音樂創作人玖健,《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的原唱者。
特別要提一下《想和你去吹吹風》和《三天兩夜》這兩首歌的編曲者——吳慶隆,新加坡知名的音樂人,這兩年特別火的張學友世界巡演就是由他擔任音樂總監,吳慶隆的音樂之旅就是從編曲開始。


1997年張學友的《想和你去吹吹風》專輯,由數位新加坡音樂人聯手打造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開始從事編曲工作,經何國傑(Ricky Ho)(延伸閱讀《Ricky Ho,音樂背後的魔術手》)、Iskandar Ismail等前輩的介紹,認識了許多台灣音樂人。許美靜1995年的專輯《遺憾》,是吳慶隆音樂事業的轉捩點,專輯中幾乎所有歌曲都由吳慶隆編曲,台灣的上華唱片由於不認識「吳慶隆」,打算更換編曲人重新編整張專輯,但是因為專輯製作人陳佳明的堅持,保留了吳慶隆的編曲。後來,這張專輯在台灣地區及大陸都取得很好的成績,也讓許多人開始注意「吳慶隆」這個名字。


在許美靜《遺憾》專輯中的編曲,讓港台地區的的音樂人開始注意「吳慶隆」這個名字
上世紀90年初代起,一批新加坡的音樂人走出國門,通過他們的詞曲向華人世界展現了新加坡的音樂及文學的特色,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出自新謠時期。雖然他們此時的創作,已經不同於80年代新謠時代歌曲的親切與自然,作品更顯得商業化和標準化,但取得的成績依然值得肯定,也為以後新加坡流行音樂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許多港台地區的歌手,都演唱過新加坡音樂人的作品。
1992年新加坡音樂人黎沸揮的專輯《等你等到我心痛》的同名主打歌在1993年被張學友翻唱,讓黎沸揮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他的作品也頻頻被港台地區的歌手所選唱。黎沸揮應該是和歌神最早合作的新加坡的音樂人之一吧,有了一個愉快的開始,順理成章也就有了倆人在1999年再一次合作的熱門歌曲《心如刀割》。
黎沸揮作為「新謠」時期湧現出另一位優秀音樂人,出自新謠小組「青青草」,他創作的情歌具有很高的流行度,很容易打動人心,不過黎沸揮自己的聲音則不是太有辨識度。1993年,「新謠」時期的音樂人巫啟賢與陳佳明聯手也張學友創作了一首大熱的金曲《只想一生跟你走》,雖然巫啟賢是馬來西亞人,但是他音樂創作的起步階段是在新加坡,也是因為「新謠」才成就了他。那幾年巫啟賢無論是自己演唱或者寫給其他歌手的作品,許多都是排行榜上常客。有趣的是,這兩位都是出自新謠時期特別有名的一個小組「地下鐵」,詳情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那篇《你還記得這列駛過的地下鐵嗎?》
1994年,張學友大熱的專輯《這個冬天不太冷》中那首《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作曲是新加坡音樂人李偉菘。偲菘偉菘兄弟的名字,喜歡華語流行樂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1987年倆兄弟在瑞華唱片發行了首張創作專輯《我的搖籃》,但是他倆在新謠屆的身份似乎有點「模糊」,因為這兄弟倆主要創作的是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與插曲,與一般意義上的「新謠」的概念似乎有些差別,但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這兩兄弟在華語流行音樂壇的貢獻。
國語版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的作詞者吳慶康同樣也是出自新謠時期,他從上世紀80年代中開始創作歌詞,他的這句「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語了。吳慶康的身份比較多重,他是記者、寫詞人、歌手、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他的書曾經也被引進到中國,我也買過。
吳慶康除了擅長填詞,在1990年推出了專輯《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我最愛的一切》(可登出版),是少數將友情歌曲定位為專輯名稱的新謠專輯,此前吳慶康也創作了洪劭軒演唱的《友情故事》和《朋友你好嗎》等描述友情的歌曲。而且,吳慶康與梁文福是來自新謠小組「陽光隧道」。我個人偏愛這首《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我最愛的一切》,推薦給大家。
1995年張學友的專輯《擁友》中,那首由張學友和陳慧嫻的經典對唱歌曲《愛和承諾》也是一首「新加坡制」的歌曲:作曲李偉菘,作詞祁哲泉,編曲吳慶隆。如果你仔細聽,會發現這首歌的和聲是另外一位知名歌手——鄭中基。
李偉菘和吳慶隆就不多做介紹了,祁哲泉出自新謠小組「魚尾獅」,由他作詞,李偉菘作曲的《月色同行》是新謠里的一首優秀作品,並獲得了「我心目中的新謠代表」投票活動最具代表性的30首新謠之一,今天推薦的是黃鶯鶯的版本,新加坡本地歌手顏黎明也演唱過,詞曲及演唱都透露出一種美感。
1999年張學友的專輯《走過1999》中,他與新加坡音樂人再度進行了合作,主打歌《心如刀割》找來了黎沸揮進行創作,迅速成為了當時排行榜上的冠軍曲目,也當仁不讓地成了「世紀末最讓人心痛的情歌」。
另一首在當時並不顯山露水的歌曲《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到現在卻愈發綻放出它的魅力,成為張學友每次演唱會上最讓大家期待的歌曲。這首歌的詞作者,就是梁文福。據文福老師說,這首《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是當時張學友的製作人向他邀的歌,他在創作的時候,便以張學友這樣的資深歌手與歌友們共同成長的心路歷程來構思的,敘述了歌手與聽眾之間的人生交合與歌中的情緣。
當然,前文提到的幾位新加坡音樂人,他們為張學友創作的歌曲不僅限於提到的那幾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看。從歌神的歷年發行的專輯中看,早期的專輯有翻唱日本歌曲的,有香港本地音樂人的作品,到後來漸漸開始出現台灣地區音樂人的創作,再與新加坡音樂人的緊密合作,所以要成就一個歌神,真的需要很多人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與付出啊。
此文章選自姚驊個人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