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國民的英語水平,新加坡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均開展了英語教學。其充分的教學時間、有效的教學策略、形式多樣的英語測試保證了英語教學的成效。

1965年,新加坡獨立,定英語等為官方語言。英語並非新加坡國民母語,因此擴大英語的使用範圍,提升民眾的英語水平是新加坡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經過數十年的推廣,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自己的母語和英語。英語已經成為新加坡人工作中的主要用語。

充分的教學時間保證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新加坡基礎教育系統的各個學段中,英語教學的時間非常充分。從幼兒園到中學,英語語言的教學時間總是等於甚至高於母語的教學時間。在小學低年級,英語的教學時間一度占到總教學時長的36%。學習時間的保證成為新加坡人英語水平較高的堅實基礎。

新加坡小學學制為六年,分為兩個階段:一年級至四年級為奠基期,五、六年級為定向階段。奠基期非常重視語言學習,其中英語和母語學習時間如表1。

表1 小學一至四年級英語和母語示意表
科目
(每節課30分鐘)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節數/周
比例
節數/周
比例
節數/周
比例
節數/周
比例
英文
17
35%
17
36%
15
31%
13
27%
母語及道德教育
15
31%
13
28%
12
24%
11
22%
小學四年級結束後,學校會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學生分流到EM1、EM2、EM3三種課程中。EM1的學生成績特優,可以同時以英語和母語為第一語言,能學習英語和高級母語。EM2的學生成績一般,英語課程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EM3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基礎的英語和基本母語,強調母語的聽說和閱讀技能。三種課程的學生之間是可以流轉的。大部分學生上EM2課程。
當學生升入中學時,將根據成績分別學習特選、快捷、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四種課程。大部分學生上特選或快捷班。中學生除了要修習表2中的英語語言課程,還要學習英美文學和戲劇課。這些課程對他們英語語言水平的提升和精練也很有幫助。

表2 中學一、二年級學生英語和母語示意表
科目
(每節課35~40分鐘)
特選、快捷
普通學術
普通工藝
節數/周
比例
節數/周
比例
節數/周
比例
英語
6
15%
6
15%
8
20%
母語
6
15%
6
15%
3
8%
對於英語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除了正規的英語課程,很多學校還進行補救教學。

比如,高年級學生幫助低年級學生學習,專門為閱讀能力弱的學生設立教學項目等。新加坡政府也在社區組織了一些教學項目,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水平。比如,華人發展援助委員會(Chinese Development Asistance Council)在新加坡設有九個「學生服務中心」,幫助6~18歲的華人學生提升學業水平,包括英語水平。

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的高效是成績優越的保證。新加坡政府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在教學程序方面,新加坡2010年的英語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師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的教學重點。
英語大綱
首先是意識喚醒階段,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是鞏固結構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復現和鞏固已學的知識。
第三是學習評價階段,教師要監控學生的學習質量並適時提供有效的教學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自我評價。
第四是運用語言階段,教師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合作學習掌握語言的實際應用。
第五是引導發現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以幫助他們掌握語言技巧和使用策略。
第六是教學指導階段,要求教師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下對語言知識、技能和策略進行直接、系統的傳授。
在教學方法方面,交際教學法是新加坡英語教學的主要方法。它的精髓在於讓學生處在特定的語言環境當中,大量使用日常用語進行交流,以獲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其教學過程的組織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場景,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
之所以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新加坡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對英語的認識有關。新加坡2006年的英語課程與教學方法評估報告中指出,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於讓學生能自如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交際教學法正是強調語言的功能性,致力於語言的運用。新加坡2010年的英語教學大綱闡述了對英語的五點認識,其中第一點就是「語言是會意和交流的一種手段」,第四點是「語言的使用受制於我們對交際發生的場合、目的、對象以及文化的意識」。這也正是交際教學法所認同並貫徹的。
交際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流暢地運用英語方面具有很大促進作用。除了英語的流暢性,新加坡的英語教學也強調語言的準確性。新加坡2010年的英語教學大綱通篇都貫徹一個思想,即「為所有學生建立紮實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語言體驗」。為了打好基礎,除聽力、口語表達、書面表達之外,大綱還專門列出語法和詞彙兩大內容,詳細標註了每個年級學生應該學習的語法知識和詞彙類型。
在交際教學法和強調語言準確性的大背景下,不同學段的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也會採取相應的具體教學方法。其中「閱讀和英語習得計劃」(Reading and English Acquisition Program)比較流行。它由教育部開發的教學材料《大書》(Big Books)和語言體驗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組成。前者是用《大書》讀故事、相互交流,後者是讓學生說出或者寫出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分享。在小學中低年級,教師還經常使用課前演講、小組辯論、戲劇表演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高年級教師則藉助元語言知識向學生講授語法、詞彙等語言知識。

形式多樣的測試給英語教學正確的引導
在新加坡,學生小學畢業時要進行統一的畢業考試,EM1、EM2、EM3三種不同課程都需要英語考試。英語考試包含寫作、語言使用、理解、聽說等多項內容,能大致考查學生的英語水平,下表3為EM1和EM2的英語試卷範例。

表3 EM1和EM2的英語試卷範例
題型
題數
測驗時間
試卷1
寫作
兩部分
1小時
試卷2
(1)語言使用:語法、詞彙、標點、句子合併等
50題
2小時
(2)理解
40題
聽說測驗
(1)說:朗讀、看圖說話等
——
每位考生約5分鐘
(2)聽力
20題
30分鐘
中等教育結束後,根據學生所接受課程和希望升入高校的差別,新加坡考試局會給予不同的考試內容。其中,英語和母語考試主要是劍橋一般水準文憑測試(GCE O-Level)和劍橋普通水準文憑測試(GCE N-Level)。考試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1
比如,非正式的單元測試,即在單元教學結束後,學生獨立完成所給任務,但是不限定時間;行為表現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在活動(如角色扮演或口頭彙報等)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能;檔案袋評價法,檔案袋中的材料既包括學生自己選擇收錄的能夠反映自己本學年學習成果的書面作業、學習筆記等材料,也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的反饋;學生個性化量表,即教師的課堂觀察量表或學生的自我評價表等。
總的來說,新加坡的考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習得的四個方面(聽、說、讀、寫)在考試中都有所體現。通過這樣的考試,學生的語言能力能夠得到全面考查。從形式上來說,正式考試和非正式測試並存,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並舉。這種做法既能夠發揮考試的選拔功能,也可以體現其診斷作用,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

新加坡英語教學的啟發

1.不斷發展的英語教學法
新加坡的英語教學卓有成效,取得這樣的成績,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其助力不少。新加坡當前流行的交際教學法注重語言的運用、口語的流暢,可以很好地改善我國課堂中「啞巴英語」的情況。給我們更大的啟發是新加坡英語教學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從最初的翻譯教學法到獨立後的情景教學法再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使用的交際教學法,新加坡英語教學的方法總是隨著英語教學研究的進步和社會的需要而更新。
新加坡獨立前,英語教學主要使用的是翻譯教學法,側重於書面語、翻譯、文學和正音等。這種教學法符合結構主義的教學理念,著重於英語中說和寫的準確性。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普遍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使用者。新加坡獨立之初,在英語教學上仍然致力於完善結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強調將精心挑選和分類的語法結構交給學生。
不同的是,這一階段的教學強調英語在情景中習得,因此情景教學法成為主流。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流利地進行口語交流,符合新加坡政府推廣英語使用範圍的思路。上世紀80年代,受「閱讀與習得研究」的影響,交際教學法和過程寫作方法被引入新加坡英語課堂。這種方法強調語言習得和語言沉浸學習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互動中學習語言。
它更強調英語的流利性而非準確性,強調功能的使用性而非形式性,因此拼寫、單詞識別、語音和語法的地位不再那麼重要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英語已經成為新加坡人普遍使用的語言。
相比之下,我國英語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雖然也在不斷前進,但是實踐中仍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的情況。對此,我們可以借鑑新加坡的經驗,在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改善英語教學方法,進而提升英語教學品質。

2.語言學指導下的英語教學
新加坡英語教學的先進,一方面源自國家對英語的重視,另一方面源自他們在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教學的意識和習慣。新加坡的英語教學建立在對語言認識的基礎上。新加坡2010年英語教學大綱列舉了一系列英語教學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