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拜登(左)和國務卿布林肯12月9日在白宮通過視頻連線,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及公民社會和私人領域代表討論全球民主形勢。(路透社)
作者 侯佩瑜
拜登政府召開的「民主峰會」本月9日在美國登場,110國家和地區代表獲邀以視頻方式參與。新加坡並沒受邀,中國和俄羅斯也在名單外。
美國刻意邀請台灣,以及與中國有南中國海爭端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其他受邀亞洲國家包括印度、日本和韓國。
弔詭的是,這場民主峰會三大主題為反對威權主義、打擊貪腐及推動尊重人權,一些與會者卻來自人權紀錄差的國家,例如巴基斯坦和菲律賓。
美國國務院曾警告巴基斯坦有十多項人權問題,從法外處決、異議者「被失蹤」、限制宗教自由及人口販運等,美國也曾批評菲律賓法外處決。

許通美教授。(海峽時報)
前任新加坡駐美大使許通美教授(9日)在一本新書發布會上談到有關我國沒受邀時說, 新加坡應該被邀請,因為我國滿足了他認為的民主的基本標準,包括賦予人民選舉權,定期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擁有保障基本自由和權利的憲法,以及獨立的司法和法治。
許通美指出, 民主沒有單一模式,也許在美國民主黨眼中,具有許多新加坡特色的新加坡式民主並不是真正的民主。
我國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近日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對這個課題發表看法。
楊榮文說, 「目前的美國政府不認為新加坡是自由民主國家,因此未向新加坡發出邀請,我不認為新加坡領導人對此會感到驚訝或失望。」
他指出,美國和新加坡之間強而有力的合作,是基於共同的戰略利益,而非共同的民主價值觀。
楊榮文形容, 新加坡民主適合本國情況,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自由民主」,其目標是為新加坡人民服務,而不是滿足美國的標準。新加坡的政治候選人不需要在競選過程中花費太多錢,而這在許多自由民主政體中是一大問題。
他說: 「當西方朋友批評新加坡不民主時,我提醒他們,我的團隊在2011年大選中以明顯差距輸給了反對黨。在那之後,我不能再擔任部長了。」

楊榮文曾任我國外交部長,2011年全國大選中率領人民行動黨團隊競選阿裕尼集選區,最終敗給工人黨,他之後投身商界。(聯合早報)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代辦曼蘇爾(Rafik Mansour)重申了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上周提出的觀點。
他說, 邀請的名額有限,而且這一決定並不反映美國與新加坡的關係和夥伴關係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向新加坡學習。
楊榮文也形容民主峰會是一場全球公共輿論的信息戰,峰會一個隱而不宣但重要的目的,是降低中國在國際上的道德地位。
他認為,舉行民主峰會及邀請台灣與會,都是美國從多方面試圖讓中國蒙上負面色彩的部分行動,受邀與會者名單本身就不是以民主方式擬定,而是美國自行決定哪些國家符合條件。
我國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他也曾是駐紐約聯合國常任代表。他說, 美國沒有邀請新加坡,是幫了新加坡一個「大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