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華未獲頒候選人資格證書 政治觀察家不感意外

有意參選總統的企業家吳振華。(圖:CNA)
四人表態但一人不符資格,政治觀察家對結果不感意外;他們認為,吳振華冀以幾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加總證明自己也有資格成為總統,但這個做法似乎未能說服選舉局。
有觀察家指出,除了有政治領導經驗的尚達曼外,其他三人是否能順利通過資格鑑定,本來就很難說准。
總統選舉委員會昨天(18日)通過選舉局發布文告公布,獲頒候選人資格證書的三人包括政府投資公司GIC前首席投資官黃國松、前國務資政尚達曼和職總英康前總裁陳欽亮。另一名早前宣布有意參選的企業家吳振華沒有獲頒候選人資格證書。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吳振華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說服總統選舉委員會他有一定的經驗與能力。
根據憲法規定,私人企業人士若要參選總統,必須曾經擔任企業最高執行職位至少三年。在他擔任最高執行職位的最近三年內,公司的年均股東權益必須超過5億元,且必須獲得凈盈利,在他卸任後的三年內也不能清盤或破產。
「他希望用五家規模較小公司的股東權益相加(以獲得參選資格),但是總統選舉委員會似乎並不相信這些公司能為他提供擔任總統工作所需要的經驗和能力。」
「一家5億」和「五家5億」差別大
對此,陳慶文透露,吳振華未能獲得候選人證書,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為「經營一家價值5億元的公司」,與「經營幾家股東權益合計為5億元的公司」,規模上有很大不同。
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許林珠博士也指出,吳振華相信是通過了私人企業的「審議途徑」(deliberative track)來獲取參選資格,但最終卻未能順利獲頒候選人資格證書,表明總統選舉委員難以在審議標準下「酌情處理」。
「委員會最終沒有接受吳振華將組合起來以湊足股東權益數額的作法,當然我們必須審查他在檔案中所說的內容,以及他是否真的對所有公司擁有行政權力,我們不知道他向委員會所轉發的最終細節是什麼。」

(左起)尚達曼、黃國松、陳欽亮。(圖:法新社、黃國松團隊、CNA)
觀察家:尚達曼外其他人「合格」幾率不明確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指出,除了尚達曼以外,其實很難預測能獲得參選資格的准候選人。
「除了尚達曼以外,其他當初公開宣布有意願參選的准候選人,先前都無法完全確定是否能夠通過選舉委員會的門檻。黃國松、陳欽亮、吳振華都可以說不是完全符合候選人標準,而吳振華因為之前沒有任何官方或傳統建制背景,所以至少對外界而言,合格的機會似乎更不明確。」
不過,陳慶文提到,相比起吳振華,黃國松與陳欽亮獲得參選資格的幾率更大。
「對於黃國松和陳欽亮來說,由於他們所依靠的公司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職總英康,因此他們獲參選資格的理由更加充分,這些公司盈利遠高於憲法規定的5億元股東權益要求。」
至於尚達曼,許林珠認為,他的背景是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加上他擔任過我國財政部長,擁有一定的國際地位,還是一名深受愛戴的政治領袖,因此他能獲得參選資格一點也不意外。
選民有「足夠的人」可以選
距離投票日還有兩個星期,受訪政治觀察家認為,究竟哪一位準候選人會成為總統還不一定。
陳慶文認為,雖然尚達曼廣泛被認為是出線幾率最高的准候選人,但票數可能會很接近。
「每張選票都很重要,選民必須決定誰更值得他們投票。按目前的情況來看,選民應該有充足的人選可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