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4月8日宣布,謝絕擔任第四代接班團隊的大當家,也辭去財長部長職位,一時之間街談巷議,媒體熱炒。(海峽時報)
作者 倉吉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4月8日宣布,謝絕擔任第四代接班團隊的大當家,也辭去財長部長職位,一時之間街談巷議,媒體熱炒。
網上更少不了加油加醬的各類消息,針對貿工部長陳振聲的明槍暗箭齊發,就怕他就此上位。

一位署名Singaporean First的網民在網上發起反對陳振聲當總理的聯署。(change.org)

署名Love.sg的網民緊跟著在網上發起支持陳振聲當總理的聯署。(change.org)
反對陳振聲接棒的聲音是民意的反映嗎?這應該是內閣和第四代班子所必須考慮的因素。
陳振聲在冠病危機中,為確保新加坡的物流和糧食供應鏈不受中斷所作的努力和貢獻,似乎被人刻意忽視。
民意會否影響政治領導人和第四代團隊的決定,我們且拭目以待。
總理位子是個燙手山芋?
其實,目前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第四代班子中到底有哪些人對總理位子這個燙手山芋有興趣。
出現爭奪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原因在於,既然團隊里沒有明顯的接班人,下一任總理人選就必須能夠「鎮得住」,可以叫眾人心服口服,而又叫老一代領導人放心。
除了爭議性強的陳振聲之外,呼之欲出的有交通部長王乙康,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以及後市看起的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

(鄭智浩製圖)
51歲的王乙康從政經驗較淺,政治磨練顯然有所不足。
48歲的黃循財,年輕是他的優勢。他也是過去一年多來曝光率最高的部長,身在抗疫前線,天天向國人報告抗疫進展,為國人和國際媒體所熟悉。他在日常記者會上表現出高度沉著冷靜,雖然不是一開口就嘩啦啦的演講家,卻也符合一個謹言慎行的領導人形象。
幾人之中,李智陞最年輕,44歲,未來還有很多表現機會,目前可能僅屬於陪跑階段。
自獨立以來,建國總理李光耀便為政治領袖的素質立下很高的標杆,新加坡小國寡民,總理卻不容易做。
李光耀從位子上引退之後,執政黨過去沒有出現為爭奪總理位子而導致的內部分裂。一方面是因為李光耀還在一旁看著,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黨內即使有矛盾也不會公開化。

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右)與新加坡第二任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攝於2008年。(海峽時報)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內外形勢越來越複雜。當總理必須三頭六臂,要懂得治理國家,還得周旋於大國之中,兩個比我們落後得多的鄰國時不時會搞小動作,下一任總理領導下的政府要做好心理準備。
國內反對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聲音從未停止過。恐怖主義伺機待發,多元社會的和諧團結不斷面對考驗。此外,各類國際評比是政府的成績單,政府的表現是進步還是退步,各項數據會說話。
所以,要當個受國人尊敬佩服的領導人非有鞠躬盡瘁的精神不可。
即使現在全民注射疫苗的行動如火如荼展開,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還不知什麼時候可以走出冠病危機的陰霾。
王乙康去年便提出警告,樟宜機場持續關閉,我國很可能就此失去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邊境關閉,我們還能挨多久,要等待下一任總理拿出錦囊妙計,為我們指點迷津。
無論最後誰勝出,第四代接班人還要面對下一屆大選的考驗,新加坡人將通過選票表達他們對下一任總理的接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