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於一個人的領導能力,我們都認為是天生的。在性格上,我們也更傾向於認為外向者更容易成為領導者。所以,當小文看見新加坡開始培養領導者的消息,心中不禁疑惑重重,領導者,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嗎?去新加坡留學,就能享受這樣的教育模式哦~

讓學生成為領導者
一開始新加坡的老師們也沒有培養領導者的想法。只是頭疼於學生議員的招募很是困難,多數學生都是因為老師的提名才去參加的,而不是覺得自己確有能力勝任。於是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培養領導者的想法,漸漸在新加坡老師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為了實現這一想法,新加坡的老師們採取了這些措施來培養學生:
向學生展示著名的內向領導人,讓學生明白性格並不是領導能力的決定因素,即使是內向的人也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然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新加坡的老師們會指導學生溝通的技巧,幫助他們更加清晰準確地表達所思所想;

為了發展學生的領導技能,老師們還開設了專門的培訓課程。
漸漸地,這些工作的成果開始顯現,老師們發現學生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加積極主動,遇到問題也會先嘗試自己解決。
培養年輕人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
真正的領導者除了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外,對他人的影響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一個系統化的培養模式便誕生了。這一模式對應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則是:
實施一項全校計劃,為所有初中學生舉辦為期三天的領導力研討會,讓學生們學會如何理解自己並與他人合作。
高中學生在領導力課程的下一階段發起他們自己的行動價值(VIA)項目。這樣,學生將與社區合作完成他們的項目並應用他們在初中階段獲得的領導價值。

課堂上通常比較安靜的學生在課堂決定為兒童癌症基金會籌集資金時,開始提出新的想法,作為他們VIA項目的一部分。
畢竟,領導力的培養也要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鍛鍊。
建立抗挫折能力
一個好的領導者也需要擁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當團隊遭遇失敗,只有領導者堅信目標,不畏挫折,才能更好地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但是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呢?新加坡的老師最後想到用蘭花雜交計劃來解決這一問題。
蘭花幼苗非常脆弱,一不小心便會受到感染,導致死亡。往往最後能培育出來,成功存活的也只有一株幼苗。在這樣不斷的失敗重來失敗又重來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極大地鍛鍊了學生的恆心和耐心。最後收穫的成功,才顯得倍加可貴。

小文看完只覺得,新加坡的教育真的是非常用心了。為了培養學生,採取了一切可行的方法。試問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怎能不優秀?有了信心、恆心和耐心,又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