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世界巡演首站——新加坡站開票了!
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已在全中國29個城市演出近200場,與20多萬舞劇愛好者相遇。該劇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於2023年8月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該劇「開票即售罄」成為銷售常態,成為中國一部「現象級」的舞劇作品。
就這樣一部大爆款首場海外公演來新加坡了,
怎麼搶票呢?攻略奉上!




— 購票須知 —
演出時長:145分鐘(含20分鐘中場休息)
3歲以下兒童不可入場
民族舞劇《紅樓夢》
東方美學與年輕觀眾審美共鳴
該劇在中國首演後,全網口碑爆棚,豆瓣高達8.9分,很多觀眾看完直呼:太驚艷了!瞬間淚目!

那麼一票難求的《紅樓夢》究竟驚艷在哪兒呢?
該劇由江蘇大劇院出品,導演黎星、李超共同創作;舞劇借鑑章回體小說結構,用十二個篇章講述了寶玉與十二金釵的情緣聚散。
以舞蹈的方式將紅樓復活重生,從服裝、舞美到布景都結結實實落在了年輕人的審美點上。將一本書濃縮在145分鐘里,濃縮後的情節帶來更激烈、緊湊的情緒體驗,反覆衝擊著觀眾的心臟和淚點。

第一重美:以青年藝術家視角為原著注入現代審美
該舞劇從年輕人最喜愛的十二釵視角重構劇情,將年輕人對名著的解讀融入其中,讓當下的年輕人也能夠與劇中的人產生共鳴。
以現代審美和格調演繹創新的設計了《團圓》、《花葬》等新場面,以舞動「12個姑娘」的盛開和凋零,以喜與悲、盛與衰、生與死的互文敘事,讓「十二金釵」與現代女性的所思所想產生了超時空的關聯。

第二重美:意象舞美舞還原了紅樓盛景
舞美告別了以往繁雜豪華的造景,而是在燈光和幕布配合上做足了文章,巧用中國水墨畫創作理念,用層層疊疊的幕布來表達,不斷起落的帷幔,透明的、反光的、實色的,整體布局虛實相生,既造就了視覺的驚奇,也營造了留白的想像空間。

特別是最後的謝幕,十二金釵,椅背為碑,腳不著地,遍地白花,可謂將布幔光影用到了極致。

每一幕的色彩,及在燈光加持下的光影流動都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大量冷暖色彩的對沖,將故事情節中的無奈與哀怨用直接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第三重美:音樂創新打造超越經典的藝術享受
此次民族舞劇《紅樓夢》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民族音樂為主要基調,以西洋管弦樂創新點綴,將中西方音樂同奏共融、互為補充,開創了全新的可能。
幾處轉折,舞台驟然漆黑,一聲嗩吶,撕開知悉般的寂靜,直叫人頭皮發麻,即便沒有讀過原著,都能感受到故事情境帶來的寒意。

第四重美:服裝配飾將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巧妙融合古韻新魅
整場舞劇的服裝配飾也是極為用心,根據人物的命運、性格個性化定製,將「雲肩」作為設計的核心元素,以「雲肩如花,花似雲肩」的概念貫穿全劇,更好的體現了書中的人如花搖曳、如風斯柳、隨舞翩翩的審美。
舞劇高度還原了《紅樓夢》原著里的形象,從服飾和妝容,小到耳環、眉形、衣服上的花紋都十分精緻講究。

國風古畫美學特質
社交媒體引發熱議
整部舞劇凝練的劇情直指人心,讓人不禁「捧一把辛酸淚」;觀眾們看完都難抑激動,紛紛在社交媒體曬出真誠評論。
評論有的觀眾表示:舞美特別震撼,舞台光影的明暗給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情緒,看完之後後勁太大。

有的觀眾表示:「黛玉葬花」舞段,將意境都體現出來了,可以感受到表達的情緒,讓人覺得身臨其境。

還有的觀眾表示:整部舞劇直中心靈,映射了人生的每個階段。


AK丨編輯
CH丨編審
《紅樓夢》舞劇丨圖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