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新加坡,獅城的獨特從何而來?

2024年04月01日   •   3420次閱讀

這是一個「放縱」的國家,似乎在每個角落,你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在狂歡。這又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國家,有著世界一流的居住環境、整潔乾淨的街道、秩序良好的交通、溫和友善的人民。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美人…………文化交融無處不在,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就是新加坡,一個洋溢著熱帶風情的花園國度。

過去的這個春節,新加坡成了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除夕當日生效的免簽協定,釋放出濃濃的度假信號。而如今,春節長假已經遠去,五一長假又遙遙無期,少了擁擠的遊客人群,但天氣依然蕩漾在溫和舒適、花開花落的春季中。或許,現在,才是到新加坡度假的最好選擇。

200 年前,英國人史丹佛·萊佛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來到這裡建立分公司時,新加坡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海運中轉站,島上只有少數漁民家庭居住。但在漫長的貿易歷史中,「獅子城」的名字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直到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港口。

走在今天的新加坡街頭,仍能看到萊佛士爵士在 1822 年為這座城市畫下藍圖的遺蹟:在遊客交織的克拉碼頭和牛車水街邊,五彩斑斕的店屋仍然沿襲了當時「建築不能超過三層」的規定。

每個地方都有幾條迷人街區,新加坡也不例外,但是這裡的街區獨具風情。由於歷史等原因,不同國家的人聚集於此,給新加坡注入了許多異域風情:穿梭哈芝巷感受年輕活力,漫步小印度體驗濃厚風情,到阿拉伯街觀清真教堂,在中峇魯尋原味生活。

時髦的新餐廳與買手店,和老牌南洋咖啡店、肉骨茶餐廳依然在這裡分享連廊——正如走在老街區里,總能從不同角度看到金沙酒店和國浩大廈占據的天際線一角。新加坡最棒的地方在於,傳統街道和現代的摩天大樓並不顯得互相干擾,而是相互交融地寫成了完整的一篇故事,也像是一部首尾呼應的組曲。

有個在新加坡很流行的小故事,說以前年輕的新加坡男孩靦腆,和心儀的女孩子到要談婚論嫁之時,並不做求婚之態,而是羞澀地和對方說:「我們一起去買個組屋吧。」現在來到新加坡,行至某處,放眼望去也是一片片的組屋。組屋已經成為了新加坡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其實組屋最早是為了解決市區木屋區的住屋困境,同時也為了緩解戰後急速膨脹的人口壓力,於是於1927年,由英國殖民政府設立的新加坡改良信託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發起。不過後來便被有趣的新加坡人民玩出了花樣,組屋開始變成了先鋒的藝術建築物,長長的水平線、圓滑的曲線拐角、外部的螺旋樓梯、平整的屋頂和樓梯井的圓形舷窗式窗戶等特色,處處彰顯這些老式組屋豐富的建築細節。

關於傳統和先鋒的交融,給人最深印象的,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國家美術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她是由新加坡兩座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政府大廈(City Hall)和前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Building)改建而成。美術館的設計保留了建築原本的結構和氣質,並巧妙地將其合二為一。

而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一個在全球範圍響噹噹的招牌,那便是傳奇的新加坡萊佛士酒店。很難有一間酒店可以代表整個國家,而新加坡萊佛士恰恰做到了,它就像是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國家瑰寶。

誕生於1887年的新加坡萊佛士酒店,不僅開創了奢華酒店的風潮,更是帶來了私人管家服務的創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加坡萊佛士更是成為了奢華、優雅和超凡體驗的代名詞。如今可見的新加坡萊佛士的建築格局基本都於19世紀末定格,從1887年開業僅有10間客房的濱海小樓,擴容到75間客房擁有棕櫚閣翼的組合建築,再到1899年亮相的三層高的新文藝復興式建築的3層主樓,新加坡萊佛士的傳奇篇章就此展開。

這座代表新加坡殖民地風格的酒店便吸引了大量遊客,毛姆、吉卜林、卓別林等人都曾在此下榻,新加坡著名的雞尾酒——新加坡司令就是誕生於這家酒店。酒店是新文藝復興建築的典範,高頂天花板和隨處可見的游廊為酒店增添了熱帶風情。酒店餐廳的大理石地板、電燈和吊扇,在殖民地時代都是東南亞地區的稀罕物,萊佛士酒店是當時第一家能擁有這些設施的酒店。

為了保持酒店標誌性的白色外牆,每天都有工人一手提著油漆桶,一手拿著油漆刷,沿著酒店外圍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牆壁或柱子油漆脫色,或沾染上擦不掉的污跡,就立刻補上新漆,確保外牆時時刻刻都保持完美無瑕的純白色。

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的8月1日,這間擁有超過130年光輝歷史的傳奇酒店,經歷了謝幕、翻新和重開。而那場耗時一年半的翻新工程,讓新加坡萊佛士酒店仿佛重回南洋的舊時光里,白色的優雅廊柱和磚紅色的屋頂形成了最美妙的組合。尤其是在當時堪稱神來之筆的環繞式門廊被悉數完好地保留下來,並且整飭一新。

新加坡是什麼?是一群建築、一圍花圃,抑或是一座城市?或者,新加坡是一場想像:是一場關於東亞式生活的想像,一場東亞人付諸智慧與實踐的想像。凝聚祥和的鄰里、升騰火辣的生活、海納百川的氣度,物質與精神文明共同閃耀著東亞民族骨血中對美好的嚮往,這正是新加坡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