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分流制度一直是孩子和家長心中的一塊「大山」。
這種制度導致學生被貼上各種「標籤」,如「我是快捷班的學生,你是普通班的學生,所以你也比較普通,他是工藝班的學生,以後沒出路的!」
然而,這座大山和偏見正在逐漸消失。
從2024年開始,新加坡的所有中學將實行「科目編班」的體制,取消分流。
學生仍然會根據小六匯考的成就選擇學校,但不會再出現「分流」的情況。
科目分班制改革時間線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所修科目的水平,包括G1(基礎水平,相當於工藝班的課程難度)、G2(標準水平,相當於普通班的課程難度)和G3(高級水平,相當於快捷班的課程難度)。
取消這些標籤無疑減輕了家長和學生的壓力。

這將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一起上課,通過選修不同水平的科目來「揚長補短」,既能夠提升較弱科目的基礎,又能夠讓擅長科目更上一層樓。
也就是說,自2027年起不再有O水準和N水準之分,此屆及以後的中學畢業生將獲得同一份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簡稱SEC),理工學院(Poly)和工藝教育學院(ITE)具體後續分配仍在完善中。
為了配合科目編班分流制度的改革,新加坡也隨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新加坡中學會考時間段將統一
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SEC)正式取代O水準和N水準會考證書,這一創新改革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新的考試體系將確保同一科目的不同組別在同一時間進行考試。
這一舉措旨在幫助考生更加高效地規劃全年的學習進度,減輕他們的學業壓力。
根據新的安排,G1、G2和G3的英語和母語筆試將統一在9月進行,而其他科目的筆試則安排在10月至11月之間。
這一改革不僅簡化了考試流程,還確保了考試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隨著新加坡全面實行科目編班制,2027年的首屆學生將不再按照傳統的N水準或O水準分類進行考試。
中四學生將統一參加由教育部和英國劍橋聯合推出的「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簡稱SEC)考試。
在當前的考試體系下,新加坡O水準母語筆試通常在年中和年底分別進行。
然而,與以往相比,現在的考試次數已經有所減少。
儘管如此,許多學生仍然選擇在年底參加重考,以追求更高的成績。
少一次考試,少一次機會?
儘管學生可能擔心減少考試機會會影響取得母語高分的機會,但實際上,從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學生在第一次年中考試中就能達到升學標準。
每年僅有不到2%的學生通過重考獲得更好的升學結果,這意味著減少一次考試對大多數學生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新加坡政府致力於讓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確保學生在追求卓越與分數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
據新加坡教育部統計,大約97%的應屆學生在第一次母語會考中就能達標並順利升入高中,而重考的學生中有一半的成績不如第一次。
因此,語文學習更注重日常積累,考試和複習內容的設計旨在減輕學生壓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母語考試。
相反,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改革為學生和老師帶來了顯著的時間優勢,額外增加了超過4個月的學習時長。

這一變革不僅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時間來規劃學習進度,還避免了以往在三年半內匆忙追趕課程進度的壓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新制度下的學生們將在9月的第二個星期就完成英語和母語的考試,相較於其他科目提前了一個月。
這樣的安排有助於分散學生的備考壓力,使他們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項考試。
隨著新加坡母語會考的統一安排在9月份,教師們也得以根據學生的母語學習興趣來制定更加精準的教學計劃,從而提供給學生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
這一改革不僅優化了學習時間的分配,還提升了教與學的效率與質量。
其他規定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與理工學院入學標準調整並行,以更好地配合新的編班制度。
在新的制度下,理工學院學生的入學標準經歷了顯著變化。
目前,學生報讀理工學院課程時,主要依據的是ELR2B2的積分系統,其中要求所有五科成績均須達到快捷水平,即新制度下的G3水平。
(這裡的ELR2B2具體指的是英文成績,與英文相關的兩科成績,以及學生成績最佳的兩科。)
但從2028年開始,這一標準將有所放寬。
在新的入學標準中,學生最佳的兩科成績中,允許有一科是G2水平。
如果學生的最佳兩科都是G3水平,那麼其中一科的成績將需要換算成G2水平來進行統一的積分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理工學院的入學積分上限被設定為22分,以確保學生具備一定的學術基礎,從而能夠順利適應理工學院的學習生活。
這一改革措施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同時確保理工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