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元
簡稱:新元或新幣,舊稱:坡幣,英文:Singapore Dollar,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以S$標記。一元可被細分為10角(也稱為「毛」)或者100分(cent)。
新加坡元可分為紙幣和硬幣,近期也已發行2元,5元及10元塑料鈔票。
新加坡元歷史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退出馬來西亞聯邦宣告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洲元。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洲貨幣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與英屬婆洲元,新加坡於同一年開始發行自己的鈔票「新加坡元」,至今共發行四套。
第一套
新加坡最初發行的鈔票是1967年的「蘭花系列」,發行的面額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後來於1972年增加25元及500元鈔票,又於1973年發行10000元鈔票。





第二套
在1976至1984年,發行了「鳥系列」。第二套紙幣包括1元, 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和10000元面值。尺寸高達203*133MM,正面印有充滿氣勢的大型猛禽白腹海雕,由於尺寸大,因此 也稱做「鳥王」。


第三套
1984-1999年,新加坡發行「輪船系列」鈔票,面額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與10000元,並且於1979年發行20元鈔票。而在1985年新加坡發行1元硬幣後停止了1元鈔票的發行,在1990年增加2元面額的鈔票。


第四套
1999年發行的新版,以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為圖,所以稱為「肖像系列」.也是現在流通的鈔票。

那麼新加坡鈔票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新加坡紙幣最大面值為10000元,其中10000元通常為銀行內部結算使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通幣(可以把這10000元新加坡鈔票理解為設計成鈔票狀的支票)。
因此可以想像,在隔海對岸的馬來西亞100令吉都很少人願意拿出消費,港幣1000元要是丟了都損失巨大,因此要是10000新加坡元丟了,按照中國的薪資水平,你可真的是白做了一年的工作了。另外10000元紙幣可以使用,且比起其它鈔票來說它還可以掛失,在使用的時候需要進行登記。不過新加坡金管局2014年表示停止發行該面額的紙幣,已發行的可繼續使用。


新加坡作為花園式國家,對環境要求乾淨整潔,因而新加坡當局對紙幣的要求也極嚴格,如果紙幣上有任何塗畫,即宣告該鈔票作廢,不可流通。同時,銀行對紙幣的收兌標準要求在八成新以上,所以如果遇到新加坡紙幣稍舊,有撕裂痕跡、骯髒、塗鴉等等情況,請不要接受,並要求替換其它鈔票,否則這類鈔票會被當做廢鈔而被其它商戶拒收。
在新加坡,2元、5元和10元面值的,由於這幾種面值的鈔票在流通中使用最為頻繁,而且這幾種都是塑料鈔票,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出於清潔的考慮,因為塑料材質要比紙質耐髒。50元的鈔票因使用率不高,目前仍使用的是紙幣。

新加坡因和汶萊簽署兩國貨幣相互流通協議,因此新加坡貨幣與汶萊貨幣等值流通,這意味著新加坡元可以拿到汶萊使用,而汶萊林吉特也可以拿到新加坡流通。


2007年,兩國曾聯合發行過紀念兩國簽署貨幣相互流通協議40周年紀念鈔,正面兩國自主設計,背面採用兩國共同設計圖案,這應該是全球第一套聯合發行鈔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