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義務教育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
小學升入初中就讀是不需要升學考試的
大多為免試就近入學
但是民辦初中
和部分公辦重點初中
依然舉辦小升初的升學選拔性考試
8
同學關係
新加坡小學有個有愛的項目叫
Buddy System
高年級的學生帶低年級的學生
幫他們適應和融入小學生活
特別是小一新生入學第一天
都有學長配對帶領
小到帶他們去廁所再回到課室
大到安慰他們初次面對陌生環境的害怕
讓孩子們自己在校園生活中學習互助合0作的精神

中國小學思想教育課上
有倡導同學之間友愛互助
不過有些缺乏實踐上的活動

9
家長和老師的關係
新加坡老師會經常和家長溝通
學校會經常組織各類型的親子活動
家長也可以報名參加家長支援組(PSG)
直接加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
每年定期開家長會
注意是一對一的家長會哦
讓父母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有些朋友表示
在新加坡做老師不容易
家長只把你當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員
很多時候會評判你的「服務」是否到位
做得好是天經地義
做不好的話
投訴你的渠道有很多
在中國,也經常有家長會
家長會更小心翼翼地與老師互動
希望討好老師
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更上心
新加坡政府的明文規定:
公職人員(包括教師)
不可以收超過50新幣的禮物
如果收了少於$50以下的禮物
也要向上級部門書面報備
例如
大家一起分享的35元大蛋糕需要申報
這是提醒教師不要接受太貴重的禮物
小數額的禮物則不必記錄
若有教師接受了貴重禮物
校方會要求教師把禮物退回給家長
10
學術表現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高
不僅僅是喊喊口號
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在亞太經合組織(OECD)
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2015中
新加坡以數學564、閱讀535、
科學556的成績取得總分第一
而中國(北上廣蘇)位居第十

世界知名大學都愛新加坡學生
哈佛大學在中國錄取率不足0.5%
但在新加坡的錄取率卻高達14%
東南亞小紅點新加坡
為什麼教育這麼強大?
因為沒有自然資源的新加坡
把人才作為重要的國家資源
大力發展教育,重視教育
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
每年的財政預算
很大一部分都撥給了教育

例如新加坡政府每年
都會選擇最優秀的學生
全額資助他們去英美頂級大學讀書
然後畢業後回到國家教育系統
經過一定的培訓和實踐之後
為學校注入新鮮血液

以上中新小學對比
是拿政府小學舉例
總體來說
政府小學的群體以本地人為主
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
介於國際學校和中國普通學校之間
新加坡國際學校更重視孩子興趣和個性的發展
主要是最早招收學生的對象
多為新加坡跨國公司高管的孩子
他們未來多數會回到
歐美這種高度自由寬鬆的社會大環境

低齡留學是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
是否要送孩子出國
以及選擇何種學校
需要根據每個家庭
和孩子的情況來進行評估
如果您的孩子超過7歲
並計劃近期來新加坡讀書
但缺乏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環境的經歷
沒有把握通過AEIS考試
想按照年齡來新加坡直接插班入讀新加坡政府學校
